赵振东看着眼前绿油油的庄稼,很是有一些成就感。
“刘老、李老,怎么样?我的这个小农场搞得还可以吧?”
刘跃和李志杰笑着点了点头,对赵振东的农场予以了肯定。
“不错,搞得非常好!”
实际上就是一般般吧。北方大平原的千里农场那才叫一个壮观呢!
他们要不是听几位领导同志说,赵振东的农场有亩产六百多斤的大豆品种,他们根本就不会到和安县来。
和安县这样的农业小县,还不值得他们这样级别的老专家亲自来一趟。
刘跃和李志杰既是农业科研所的研究员,也是农业大学的教授,他们又要搞研究,又要带学生,很忙的。
老刘和老李看着眼前的大豆,很是有些感慨。亩产六百多斤的大豆啊!他们搞了一辈子的大豆品种改良,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小赵啊,你干的漂亮啊!
我们到了你的农场,从农场的土壤墒情入手研究。
你使用的种子,你使用的化肥,你使用的农药,我们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按照大豆植株目前的长势,到了秋收时候,大豆亩产在五百斤以上,绝对没有问题!
小赵,你知道大豆亩产达到五百斤以上的意义吗?”
赵振东知道,但是他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