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闻言望向朱元璋,朱小宝也很是好奇这所谓的“老规矩”。
只见太监捧来红绿豆,分发给在座大臣。
詹徽解释道。
“红豆代表蔡学,绿豆代表钟勖,诸位请投票吧。”
谷大用持陶罐逐一收票,朱小宝看得目瞪口呆。
明朝竟有不记名投票的制度?
二十枚豆子清点完毕,钟勖以多数胜出。
蔡学虽资历深厚,却远在浙江,钟勖近在应天,“近水楼台先得月”效应凸显。
朱元璋沉声道:
“钟勖既获支持,吏部即刻拟旨,着兵部尽快完成权力交接。”
詹徽领命,朱元璋挥手散朝,众臣恭敬退去。
目睹全程,朱小宝满心疑惑。
朱元璋见状问道。
“可知为何有人挺蔡学,有人挺钟勖?”
朱小宝摇头。
“蔡学是淮西人,钟勖是湖广人,朝廷中派系之争未消,詹徽等仍欲让淮西势力掌控兵部。”
朱小宝恍然大悟,试探问道。
“皇爷爷属意钟勖?”
朱元璋摇头。
“淮西与否已非关键,胡、李案后,淮西朋党已不敢明目张胆结派。”
“钟勖当选,詹徽等也无话可说,但论本心,咱更属意兵部右侍郎马兴业。”
“此人老谋深算,比之古板刚正的钟勖,更易驾驭。”
朱小宝不解。
“既如此,皇爷爷为何不直接下中旨任命?”
朱元璋轻笑,以茶壶、茶杯作喻。
“此为皇权,彼为臣权,皇帝虽可绕过群臣直接任命,但即便咱肯给,人家未必肯要。”
见朱小宝震惊,朱元璋继续道。
“文官集团鄙视接受中旨任命者,这是他们制衡皇权的手段,若有人绕过‘茶杯’投靠‘茶壶’,必遭群臣攻讦排挤。”
“他们需保持集体一致性,方能与皇权博弈,千百年来,能抗衡此规则的能臣又有几人?”
说罢,朱元璋将茶壶之水注入茶杯,一饮而尽。
朱小宝愣在当场,头一次深刻意识到权力博弈的复杂,自己终究太嫩,朝堂之上,每一个官僚都是暗藏锋芒的“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