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朱元璋眉峰微蹙,哼声道。
“杀得好!”
“那狗东西嘴巴没个把门的,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拎不清,真是死不足惜!”
他顿了顿,又问。
“咱再问你,你把泉州、宁波两地的市舶司官都罢了?”
朱小宝应声点头。
“是。”
朱元璋缓缓颔首,指尖在膝头轻轻摩挲着。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
“咱当初听说你动了两市舶司的官,还捏着把汗,怕你镇不住局面惹出动荡,没成想你动作倒快,这才几日功夫,泉州、宁波就稳住了,连那些番邦也渐渐有了妥协的意思。”
朱小宝在外廷的一举一动,老爷子虽不常过问,却总能从谷大用那里听到些风声。
这场牵动朝野的文官与皇权之争,影响太过深远,朱元璋即便退居后宫,也没法真的袖手旁观。
可此刻看着大孙子这般雷厉风行的手段,瞧着他把棘手的局面打理得井井有条,老人家悬着的那颗心,总算踏踏实实落了下来。
朱元璋抿了口热茶,又问。
“如今各衙署都开始缺人了,法不责众这话虽然在理,可朝廷与地方的许多衙署都乱了套,你心里可有章程?”
朱小宝笑得笃定。
“爷爷放心,反攻的号角早已吹响,这些文人看着闹得凶,实则还是盘散沙,用不了多久自会土崩瓦解。”
见朱小宝满脸自信,朱元璋也跟着咧嘴笑了。
“咱就喜欢你这份自信!真是咱的好大孙!”
笑声稍歇,老爷子话锋一转。
“只是你如今能用的人手怕是不多了,那几个老狐狸都称病躲在家里,好多政令怕是递不下去,这局面得想法子扭转过来。”
朱小宝正要点头应话,门外忽然传来轻缓的脚步声,郑和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走进来,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
“奴婢参加皇爷,参加太孙殿下。”
朱小宝抬眼看向郑和,问道。
“何事?”
郑和脸上堆着恭谨的笑意。
“回太孙殿下,杨阁老与詹阁老在外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哦?”
朱元璋闻言一愣,惊讶地抬眼看向朱小宝,眼里满是探究。
方才还在说这两个老狐狸称病躲懒,这才多大功夫,大孙子竟有本事把人给请回来了?
这份手腕,着实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