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成立的大明皇家贸易集团,在沉寂了两年多后,开始发挥它的威力了。
大明在推广蒸汽机之后,棉纺的生产能力可以说已经登峰造极,每天都有大量的棉布被源源不绝的生产出来。
这些棉布相较于今天的化学纤维制品,吸湿性能优越,轻便干爽,不会产生静电,质地柔软耐洗,且易于染色而不易褪色,触感柔软舒爽,价格较之丝绸等昂贵布料要便宜得多,所以是百姓穿戴的最佳选择。
但棉布再好,市场总有饱和的一天。
得益于棉布的大量生产,大明的百姓有了便宜又保暖的棉布,不再为穿衣发愁,但随着百姓的棉布需求得到满足,棉布市场已经不再像最开始时候的高速发展,生产多少销多少,而是需求量渐渐平稳下来,这就意味着,大明的棉布市场已经开始趋于饱和。
棉布市场开始饱和了,但是棉布生产不能停。
因为生产一旦停下,就意味着机器停歇,工人下岗,所以,棉纺织业要么开拓新市场,要么开始走向萎缩,直至趋于平衡。
这个时候,棉纺织业急需开拓更大的市场,而大明皇家贸易集团则需要一个适合贸易的商品去获取利益。
两者一拍即合。
甚至可以说是完美契合。
于是乎,大明大量的棉纺织制品开始通过贸易航线涌向天竺,不需要任何的关税,而天竺的棉花则被商贾们通过各种手段大量收购回大明,同样也不需要任何的关税。
天竺开始按照朱辰所说的那样,渐渐沦为大明棉纺织业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倾销的市场。
这种不公平的贸易,效果也是显著的。
在棉纺织业贸易的背后,是在天竺这片殖民地汇聚而来的大量的黄金白银,而这些黄金白银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
主导这一场贸易的大明朝廷,自然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收获了大量的财富。
而商贾们也跟着一起分了一杯羹。
分到一杯羹的商贾们热情满满,不再满足于此,依靠着大明皇家贸易集团,纷纷开始了其他产业的贸易活动,比如各种农产品,丝绸,瓷器,木材,钢铁等。
而一些嗅觉敏锐的商贾,更是开始想方设法的提高生产力,因为生产力决定着产品的产出,产品的产出决定着利益。
这意味着,一场大变革不期而至。
另外一方面,朱棣也在积极推进走向欧洲那边的进程……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