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认为是什么?”
“在我看来,赵国覆灭其实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那时就已注定。”
“胡说八道!”李牧气得直接站了起来,望着眼前的赵刚,吹胡子瞪眼。若不是眼前这人广有才名,就凭这句话自己就会将他直接赶出去。
“老将军不要生气,坐下来,听我为你慢慢分析。”
李牧气冲冲的坐了下来,虽然背着身子,但还是留下一只耳朵对着赵刚。
“周灭于犬戎,从而才有了周平王东迁之事。后进入战国时期,列国开始变法。但在我看来,无论是魏国的李俚、吴起变法,还是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都不是深刻变法,唯有秦国的商鞅变法从改变综合国力出手,以促使国力增长为目的,使得秦国不断变强。赵国所谓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实更多的是军队制度的改革,对于赵国贵族平民间的矛盾并无任何改变,只不过是通过战争,暂时将这种矛盾缓和。这种格局,在明君手中则兴,在庸主手中则弱,在昏君手中则亡。”
“故而,就算再给老将军一次机会,老将军也难以改变赵国灭亡的结局。”
“若是我将郭开杀死,废掉赵王,自立为王,赵国是否有救?”
赵刚笑道:“为王为将各不相同,为将者,保境安民,为国征伐,攻必克战必胜即可。但为王者,既要协调各方利益,同时要保持各方平衡。以老将军这种嫉恶如仇的性格,非但无法坐稳王位,甚至有可能导致赵国分崩离析。”
李牧陷入沉默之中。
赵刚则继续分析道:“纵然老将军不服气,那我又举一个例子。若是秦军如同当年长平之战的战略和老将军对守堡垒,打消耗战,纵然赵国有老将军为王,能坚持多久?”
李牧轻叹一声:“如此说来,赵国无论怎么样,都是必输无疑?”
“然也!国与国之间战斗的胜负,不单单是沙场谋略,同时也要考虑,国家邦交、国家经济和朝局稳定多个方面。赵国这几个方面皆输给秦国,就算赢一两场小仗,但根本国力无法提升,打得胜仗越多,反倒会输的越快。”
听到这里,李牧顿时有些不解,凑到了赵刚身侧问道:“何为打得胜仗越多,反倒会输的越快?”
赵刚解释道:“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一个国家是无数老百姓组合起来,战争的胜负归根结底最终都要将这一份压力施加到他们身上。百姓是人,他们自然也需要自己的生活。战争短期还好,但如果常年累月的打仗,就算打得胜仗再多,人也会厌倦打仗。”“士卒厌倦,自然就难以取胜。这种情况就好比箭射百步,难破橹缟。秦国国力是赵国数倍,百姓尚且需要休养生息,何况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