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纷纷前去做自己手中的事情。
赢刚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书送往咸阳,告知嬴政。
嬴政也没有反对,毕竟这些流民和百姓本来就是要靠自己养活,自己让他们多做点事情,对于秦国也是好事。
虽然赢刚的政令让很多人不理解,但为了活命,百姓们也只能服从命令。
年少的孩童则纷纷帮着军队开挖壕沟和沟渠,年老的人则纷纷开挖农田,打造军械。
这一日,赢刚闲着没事,乘坐马车,出了城池。
很快,马车就到了荥阳城南三十里左右的一处小河道边上。
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条河道已经彻底干枯了,除了河中央还有些淤泥以外,其余都很干燥。更道路差不多了。
但就是在这条死喝上,无数百姓从河道内部挖掘出泥土,然后挑着土,往两边加固河道。
疏通河道,加固河道,整治河道。
这条河,赢刚几乎每隔几天都要来一次,因为这条河是灌溉荥阳最为关键的河流。
无数壮年劳动力被抽调。被安排疏通河道。大旱之后必然是大涝,这是天气变化的规律。
疏通河道,最大的加大泄洪量,就能保住三川郡不受任何影响。
一条小道上,一伙同村的农夫,正扛着锄头,挑着担子,朝着前方走去。这些农民皮肤很黑,嘴唇干裂。
神色疲累。
“哎,这干旱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其中一个农民叹了一口气道。
“官府不是已经发布告了嘛,还得持续一段时间啊。”另一个农民叹息道。
两人的对答,其他人都听见了。但却没有接话。
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绝望的神色。这苦闷的干旱,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