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袍的样式根据大秦袍服的样式在它的基础上再添加了一些元素改造而成。这其中自然也有赢刚的功劳。如今大秦全军基本上都已经换装完毕,这些服饰已经开始在大秦各地有所流传,但是因为军队一直都在征伐平乱的状态,平时外面都有铠甲护身,根本没有大规模的流传开来。
之所以定制统一的学袍,赢刚就是希望,能够让这些平时较为自由的学子们,能够引领潮流,将新式而且便利的服装流传开来。
太学院的学子在咸阳城内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很常见。
毕竟太学院如今的学生数量早就超过了万人,而太学院并不禁止学子们出入,只是闲杂人等就很难进去了。
对太学院学子身上穿的学袍,咸阳人都不陌生,亦或是说如今大秦各地基本上都清楚进入学馆中的学子们穿什么样的袍服。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学袍不是人人都能够穿的。没有在各个学院学馆或者礼部登记造册的士子或者百姓,如果敢冒然穿着学袍,重则流放,轻则鞭责,并会在户籍凭证上留下记录,户籍凭证上留下不轨记录的。
所以在看清楚了这四个年轻人身上的服饰后,酒馆中的酒客瞬间都熄了别的心思,眼露忌惮之色。
毕竟谁都知道太学院在如今大秦的地位,这些人只要不犯错,将来必然都会有一个好前程,出任各郡乃至入朝为官都根本不是梦想。
“想必你们四人就是原六国来的学子了?尔等六国昔日视我关中之地为教化未开之地,我关中秦人尽皆为蛮夷之辈,岂料今日尔等也只能来我太学院求学。不过,几位似乎才学不够啊。不然为何胸前标识仅为青色。如果某未曾记错的话,你等四人仅为我太学院候补学生才是!”
就在酒馆中酒客尽皆准备遮去此节不欲同四个明显是关外口音的太学院学生争论的时候,一个突兀的声音陡然接口道。
酒馆之中本就三教九流俱存,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皇家学院学子中的两种分别。而显然,这说话的人就是了解太学院学子区别的人。
听到这人的话胡亥刚刚舒缓的神情陡然一冷。
这出言之人显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普通老百姓,能对太学院内外分别如此清楚的人,不是世家子弟就是咸阳富户更或者是朝廷中人,最不济也是有点底蕴或者在朝中有人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