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胜利审视着邵耕,表情分明已经有些不悦。
邵耕不能再找借口,而且他早就准备好了应对托词:
“辛市长,红星厂在槐荫市日薄西山,只有到了临江市,依仗着临江强大的资金和广博人脉资源,才能进步神速。我们没有临江市那样的条件,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邵总这样的借口唬别人可以,唬我就不行了。我可是从临江市过来的人,对红星厂的情况非常了解。”
辛胜利笑着摇摇手指。
他在保税区做书记的时候,曾经多次和红星电子厂出口业务进行过接洽,对红星厂的情况了如指掌。
自从秦云东出面收购了红星厂,并全面搬迁到临江市以来,临江市并没有给红星厂特殊的政策,一切待遇都和其他企业相同。
只不过在秦云东的指导下,红星厂进行全面内部制度革新,压缩管理层级,细化质量标准体系,瞄准世界技术潮流完成跨越式赶超。
红星厂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那么所有的资源配置和部门编制都必须围绕核心竞争力打造,发现不足就补充,发现错误就更正,一切从实战出发,在实战中学习实战,迅速完成了内部体系的整合。
辛胜利最后毫不含糊地总结,秦云东书记只是为红星厂设计了发展方针,红星厂坚决执行并落实于行动,于是就有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秦书记向来主张企业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锤炼自己的适应能力,不是等着临江市府输血续命。
“邵总看我讲的有哪一点不符合事实,可以帮我指出来。另外,我还是要问你一句,为什么红星厂能做到的事,轴承厂就做不到?”
辛胜利双手搭在膝盖上,威严地盯着邵耕。
邵耕无话可说。
辛胜利是个实干家也是有名的笔杆子,他讲的内容完整,数据详实,理论准确,几乎无可挑剔。
邵耕知道自己靠辩论想驳倒辛胜利,能力还差很远。
虽然说不过,但他也不愿意就此俯首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