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年级的师兄半开玩笑地对旁边的同伴大声说:“哎,压力山大啊!你看看人家,直接站在了终点线附近起跑!咱这种自己考的,还在起点吭哧吭哧爬呢!”
虽然语气轻松,但那“终点线”的比喻却像一根刺,精准地扎进了三人心底最敏感的地方。
张明远盯着文献上复杂的生理信号图,那些跳动的曲线却模糊起来。
他坦然想起面试时,陆安导师那双洞穿人心的眼睛,似乎能看透他每一个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
成为陆安的学生……他曾经视为此生最大的荣耀起点。
但现在,这起点,更像是一个只能前进、不容丝毫闪失的断崖。
……
林小雨悄悄吁了口气,试图平复过快的心跳。
桌下,她的手心已经一片冰凉湿滑。
她知道,这羡慕的目光并非恶意,但那意味着更高的注视,更强的放大镜效应。
她甚至开始隐隐担心,下一次组会汇报,如果她的PPT逻辑没有达到陆安那样无懈可击的标准。
或者实验结果稍有偏差……
会不会让那个要求完美的导师,在一丝不易察觉的皱眉中,透露出“看走了眼”的失望?
苏航几乎是神经质地再次检查了实验记录本上的一个数据,用笔尖在上面留下深深的压痕。
……
窗外,午后的阳光炽烈而耀目,将“心脏中心”几个烫金的大字映得闪闪发亮。
那个名字——陆安,仿佛就悬在头顶,散发着无形的、令人仰望的光辉。
这光辉给林小雨三人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骄傲。
但也投下了浓重的、令人窒息的阴影,他们能扛得住这光环吗?
会……丢了陆老师的脸吗?
这份沉重的、甜蜜的负担,如同心脏搭桥手术中那根纤细却性命攸关的血管,已经悄然连接到了他们三人年轻的学术生命之上。
路才刚开始,却已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不过,他们的路,从和陆安连接开始,就注定了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