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这个被他寄予厚望的长子,竟然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染上了那么多不该有的问题。
讲堂中的先生得到皇帝的示意,还在兢兢业业的为学生们授业。
皇帝就看大皇子默默的握紧了拳,仿佛在为什么事情而做着挣扎。
然后他忽然站起了身,紧紧的握着拳头,向先生道出了自己今日的第一句、也是今年的第一句提问。
一直与大皇子一道进学的公子们那边已经有人憋不住诧异,歪头与身边的人对视了。
二皇子也是惊讶一瞬,然后马上就用那种“大哥好棒,竟然克服了困难”的敬佩目光望向了身边的大哥。
大皇子根本不敢去注意旁人的表情,更羞于回应二弟那敬佩的神色。
等先生为他解惑之后,他就垂着头,匆匆坐回了位子。
二皇子看不清大哥在写什么,只能看到大哥手中的湖笔移动的飞快。
窗外的皇帝终于收回了目光,原路走出了大本堂。
值得庆幸的是,康哥儿反思的结果是改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只要他还能改,皇帝便不会轻易判定他的“生死”。
尤其这“生死”还关乎着景朝的国本。
怎么才能让康哥儿的心变的开阔一些,再洗去他那些不应该有的毛病?
……
皇帝为大皇子的事情考虑的时候,有幸入大本堂进学的各府公子也将大殿下今日的异常告诉了自己的长辈。
武信侯与儿子对视一眼,最后由他这个祖父告诉孙儿,日后只要大皇子对先生们进行了请教,那么他便也要跟在两位皇子之后,就困惑之处请教先生。
而且所问问题的数量和难度也要把握好。
既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更不可比两位皇子请教的问题都深奥。
武信侯长孙有些拿不准的问:“若是孙儿判别不出问题的难易怎么办?”
武信侯略微思考,然后打算请府内的清客先生们每日都替孙儿预设几个问题,再把他们所能想到的问题全部都给分个类,就按难易程度分,这样大殿下向先生们请教的时候,孙儿便能马上知道自己应该请教哪些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