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我怎么忽然感觉我配不上他呢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黄香在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

沈旗在讲台上口若悬河,风姿引得无数人赞叹。

【你们有没有发现沈旗真的很像一个教育家?】

【我们之前只是觉得沈旗把小坤教育得很好,徒有其表去尝试模仿沈旗教育孩子,现在看来,人家沈旗是脑子里有东西啊。】

【能写出来这样的东西的,我只见过沈旗一个人,越发觉得那些在电视上自诩什么教育专家的人多水货了。】

【这一刻,沈旗打脸了所有教育专家和国学教授!】

……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我们华夏的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意思是华夏的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

无数人的震惊在沈旗一段一解释的节奏里,慢慢变得趋于平缓。

这就叫见怪不怪了。

现在沈旗还会什么,在社会上都成了现象级的讨论话题,但谁都不觉得沈旗多出什么技能还那么令人吃惊了。

一整个«三字经»讲下来,不少人都变得有些麻木了。

唯有整个会议室里面的园领导和老师们还在那里亢奋着。

食堂的厨师得去炒菜了,她依依不舍。

有几个老师得去给孩子们去做吃饭的准备了,她们恋恋不舍。

所有听课的人心里都得到了莫大的满足,就连沈旗在这个过程里也感觉到了一种很少出现过的虚荣心。

沈旗一边讲课,心里还一边疑惑呢。

怎么这么爽呢?

怪不得有那么多人都想当老师,原来也有这么好的体验。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这句说的是古代一个叫孙敬的人,他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还有个叫苏秦的人,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