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海子是日本文学界的新星

“《面朝大海》中‘从明天起’的复沓句式,将希望与幻灭编织成双重奏,这是战后日本未曾有过的纯粹诗意”。——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

“黑夜赋予眼睛的不仅是寻找光明的使命(《一代人》),更是对战争创伤的无声控诉,这首俳句般精炼的短诗,其力量不亚于广岛纪念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

“当孩子这名年轻诗人用‘黑色眼睛’解构意识形态桎梏时,日本的大部分诗人和仍在消费主义中沉睡。这两首诗足以唤醒我们的文学良知”——文艺评论家辻邦生。

……

一九七七年的日本文坛,正处于新生代与老一辈文人的交替阶段。

新生代的绝大部分诗人作家们,都因为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过于优越的物质环境,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着的都是浮华而又肤浅的思想。

由此一来,老一辈的那些作家和评论家们,对于整个日本的文坛,是充满着未来的担忧的。

这样繁荣的经济,对于所有的日本国民来说,无疑是一个盛世。

但对于日本的文坛来说,却无异于一场大灾难。

没有足够的苦难与挫折,是很难成就伟大的文学作品的。

纵观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可以留名青史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作者的人生低谷期成就的。

苦难促使人类思考与反省,文学的灵感种子,也只能在苦难的土壤当中,开出绚烂的花朵出来。

所以……

当一堆眼红海子名声大噪的日本文人们,在各大报刊上,发文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一代人》以及《伤痕》进行批判的时候。

日本文坛的几个大佬级别的文人,立马就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发表了评论,力挺海子到底。

嚯!

如此一来,可不得了呀!

不管是大江健三郎,还是谷川俊太郎,在日本的文坛上,都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这样的大师一开口,几乎可以说是一锤定音了。

其他的宵小之辈,哪怕再不满海子出名,却不得不承认,海子这一颗文坛的新星已然升起,得到了最权威的认证。

《新潮》、《群像》和《文学界》三本最顶级的文学杂志编辑部,更是对自己选出来的作品,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

之所以三家杂志,会摒弃前嫌,愿意一同发表这三篇作品。

一方面是不希望,如此重要的作品,被其他两个竞争者刊登,而自己没有刊登。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对海子作品的重视,来提振日本文坛的信心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