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 兄弟阋墙

“是啊,我败了,又有什么不能说的。”赵光义苦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释然,“三年前,我就开始布局了。只是我没想到,你能撑这么久。若不是你动了立太子的心思,我也不至于铤而走险。只要按部就班等你死去,金匮中的诏书足以让我登临皇位!可惜,功亏一篑。”

“三年前吗?”赵匡胤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丝痛楚,“没想到,三年前我们之间的兄弟之情就已消散了。”

“大哥,臣弟死有余辜,只求你放过我的孩子们。那也是你的侄儿。”赵光义说完,猛然抽出腰间佩剑,毫不犹豫地自刎当场。

“别!不要!”赵匡胤惊呼一声,却已来不及阻止。鲜血从赵光义的咽喉喷涌而出,他的身体缓缓倒下,剑锋上的寒光映照着他苍白的面容。

赵匡胤急忙下马,冲上前抱住倒下的赵光义。赵光义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紧紧抓住赵匡胤的手,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只能发出微弱的气音。几秒后,他的手臂无力垂下,呼吸戛然而止。

“三弟!”赵匡胤紧紧抱着赵光义的尸体,声音颤抖。这一刻,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而是一个失去弟弟的哥哥。他的眼中满是痛苦与悔恨,仿佛回到了多年前,那个他们并肩作战、共谋大业的岁月。

尽管赵光义曾想取他性命,但赵匡胤从未想过要赵光义的命。他原本只打算将赵光义软禁起来,给他一个反省的机会。对赵匡胤而言,赵光义不仅是亲兄弟,更是与他并肩作战的袍泽。他们曾一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一起在朝堂上谋划江山。那些年的情谊,岂是权力能够轻易抹杀的?

殿下的帝王们静静看着这一幕,心中唏嘘不已。兄弟阋墙,终究是一场惨剧。李世民望着赵匡胤,神情复杂。这一刻,他想起了自己亲手射杀的大哥李建成。曾经的李建成与李世民,与眼前的赵匡胤和赵光义何其相似。李世民与赵匡胤在外征战,开疆拓土;李建成与赵光义留守后方,居中调度。

与赵光义相似,李建成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他没有显赫的战功,但若没有他镇守后方,李世民也不可能如此顺利。你可以质疑李建成的其他方面,却绝不能抹杀他的功绩。

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最终却走向刀兵相向的结局。归根结底,还是皇位的诱惑太大,而那个位子,只有一个。权力的诱惑,终究盖过了兄弟之情。

赵匡胤缓缓站起身,将赵光义的尸体轻轻放在地上。他抬头望向殿外的天空,眼中满是沧桑与疲惫。他知道,这场兄弟之争的结局,不仅是他与赵光义的悲剧,更是整个大宋的伤痛。而他,必须背负着这份伤痛,继续前行。

“传朕旨意,”赵匡胤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晋王赵光义,追封为魏王,以亲王之礼下葬。其子嗣,皆赦无罪,赐田宅,安居洛阳。”

群臣闻言,纷纷跪地高呼:“官家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