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追求机器化大生产,结果产量却很一般。
将北方邻居在工业方面那一套学得很足,自家鼓捣出来的制煤机器粗糙笨重,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能源的消耗也是相当惊人的。
在这之前,没谁想过蜂窝煤的制作,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工机械完成,只能说太不接地气了。
当然了,武爱国有想法还不行,必须得有人帮忙打造出来,才能看出实用性如何。
偏偏,亲爹武志是一位五级钳工!
然后,就有了鼓楼修理厂的开门产品!
接下来,武爱国又提出了人工以及机器联合的方式,通过修理厂鼓捣出了小型的联动制煤器。
这玩意,家庭使用不合适,却是相当适合街道小作坊生产制作蜂窝煤。
再一次走在了别人前面,修理厂就靠着这两项产品,足足红火了好几个月时间。
据说,单单东城区这边,去年最后几个月,手工制煤器就卖出去了上千台!
很显然,不管是大杂院还是四合院,又或者新兴的筒子楼宿舍,都不缺明白人。
但凡有正当的赚钱机会,根本就不可能错过。
要说,那段时间除了鼓楼修理厂,最赚便宜的就是京城的板爷了。
手工制煤器的突然出现,使得蜂窝煤的出产数量暴增,可之前制定的生产计划却没有改变。
再加上煤炭供应,还有票证供应,以及街道煤铺的反应迟缓等等因素,蜂窝煤的价格并没有多少波动。
板爷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占了不少便宜。
一个蜂窝煤,最高可以赚到一分钱!
等到年后京城计划部门,制定了新的蜂窝煤生产计划,加上东城区起码数十家小作坊的出现,还有煤炭供应的加大,使得蜂窝煤的价格下降迅猛。
就算鼓楼煤铺对票证要求不严,一个蜂窝煤的利润最多只有零点一五分,差了近乎十倍收益。
同样是年后,不仅是鼓楼街道,其它街道也开办了不少的蜂窝煤生产小作坊。
每家来两三台联动制煤器,那就是上百台的订单。
难怪,年前修理厂那般红火!
街道需要安置的,可不仅仅只有应届初中毕业生,还有高中毕业生。
像是九十五号院里的贾张氏还有秦淮如婆媳俩,起码得安排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