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越是如此,他们的残余上层力量越是开始疯狂挣扎。
第十三日,东瀛王宫内部秘密召见各地残存贵族、祭祀头领、将军武士,于“苍月密阁”召开夜议。
苍月阁主为东瀛现任摄政之弟名为“雾间信隆”,其人并无军功,却一向主张“合流异力,重铸神道”。
在神庙彻底崩塌之后,他被当作“最后一根柱子”,推上台前主持抵抗。
这一夜,在雾间的主持下,东瀛正式发出密函,派出“黑海行使团”,由曾任潮灵辅祭的“鹤雾宗弦”带队,渡海前往西域,与西方诸国的异教教团会面。
目标只有一个—请求援助。
交换条件是:开放东瀛内陆,交由西域异族设立“临海圣域”,允许其在指定区域建立教团庙会、信仰推广,以及灵体培育点,甚至承诺可将部分东瀛贵族的子嗣交由西方教抚养,以示“信诚”。
他们要用整个东瀛的未来,换西方人的一批“圣器”和“降灵之术”。
这一密约,并非空谈。
西方教残余、奴家、暮神会、炎灵使等多个西域异教组织,本就与东瀛私下联系密切,此番得知东瀛已至覆灭边缘,立刻开始调兵遣将。
第三日夜,已有一支被称为“血色航团”的西域舰队抵达东瀛北岸,携带着数量不明的“神血之石”、“灵体凝聚药膏”与“活性尸卵”,总数不足三百,却全为异术师、祭灵者、灵物操控师、炼尸术主、灵媒召唤者等精英。
这支舰队被安排在东瀛北境“浅川渊”秘密集结,并在其附近新建“合祭之坛”。
鹤雾宗弦亲自主持,派出百名残神祭司协同西方教众布阵,建立一座混合神祇结构的大型祭坛,试图“重铸神像之灵”,并赋予秦军恐惧源头。
他们称呼那座祭坛为—“海渊之眼”。
而整个操作,背后真正推动之人,乃是来自西域暮神会的四祭使之一—“诺塔·艾鲁姆”。
此人曾于西方神域参与活神献祭,曾靠献祭三万平民激活一尊灵体显圣,有“千耳祈主”之称。
今次亲自前来,不是为了谈判,也不是为了策应,而是为了一场“献祭实验”。
祭坛搭建完成第三日,他提出以“东瀛活人十万”为祭,启动一次“潮神复归”的术式尝试,目标是试图复活已被秦军彻底毁灭的那尊“海神尸骸”的意识残片,使其再度凝聚为“灵之骨像”。
这场提议本为理论尝试,但雾间信隆却当即拍板答应,并亲自批准抓捕“弃神令”未发区域所有平民,不论老幼,充当“基数”。
秦军并不知这一切的具体细节。
但随着海域侦察队在北岸发现数十艘陌生西域造船残骸,且打捞到被活剥皮肉的本地村民尸体之后,第一波危机警讯终于被送到秦浩手上。
张青松将那份卷轴递上来时,整整犹豫了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