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
几人低头。
“对了!”秦浩侧过头来,看向曹修义:“你安排的那批‘逃兵’村子,现在怎么样了?”
曹修义立刻回答:“已经建成。
总共九个村庄,分布在西关沿线,每个村子百姓三百人,全部从各郡抽调流民伪装,以前的军户子弟最多!”
“有没有被敌人探子注意?”
“应该注意到了!”曹修义顿了顿:“我们放出去的消息是,西线因频繁征调粮草,加之官吏苛刻,导致大批百姓逃出,开始自行建村避祸!”
秦浩点头:“做得不错。
继续维持,别着急暴露。
等大晋或者楚国人动了,就从这些村子里放出信风,说什么‘秦军守将受贿’、‘粮草被盗’、‘戍边疲弱’,都可以!”
“到时候,他们会抢着来查!”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他们越想进来,我们越得让他们‘觉得’能进来!”
“但等他们真进来了呢?”钟博安问了一句。
秦浩冷冷一笑。
“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接下来的三天,秦浩沿着整个西防线走了三百余里,不仅亲自过了阳关口,还暗中进入了几处工地、驻屯地、村镇,哪怕夜里也不休,连睡都只是在行军帐里眯一下。
他走得极细,不是象征视察,而是真做实事。
他让人故意修了一段“半拉子工事”,只打了地基,墙体只垒了一半,然后就停了下来,装作粮料不够。
他又安排一些守军,在村镇周边故意让老百姓“偶遇”,然后半遮半掩地说出几句“今年拨粮又慢了”、“将军和都尉好像又闹翻了”之类的风声。
甚至还让人去边镇茶楼传话,讲得绘声绘色,说什么“前线没钱发饷,兵心涣散,昨晚又跑了十几个”。
一时间,西线外那些敌方安插的耳目都听到了风声。
消息传回楚国时,楚王府里都炸开了锅。
“秦国西防已虚!”、“阳关口数十里无主力守备!”、“秦将闹内讧,兵士私逃!”……各类情报乱成一锅粥,但都指向一个结论:秦国西防线,出了问题!
楚国边军几位统领听了眼都红了,恨不得马上带兵冲过去抢下一块地皮。
可楚王却没那么快拍板。
他盯着那些密报,反而沉默更久,最后说了句:“越是真混乱,就越得小心!”
“秦浩那人,做事从来不走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