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瞬间陷入一片混乱,日伪军警惊慌失措,四处乱窜。
杜伯孚则趁着这混乱不堪的局势,如同泥鳅一般混入人群,转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群惊慌失措、叫嚷不止的日伪军在原地狼狈不堪。
这一系列犹如雷霆般的暗杀行动,在日伪统治的“平静湖面”上掀起了惊涛骇浪,引发了日伪势力的强烈恐慌与不安。
当消息传到山本隆一耳中时,这位平日里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鬼子特务机关课长,正端坐在会议室主持特务会议。
听闻消息,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脸上青筋暴起,双眼瞪得通红,仿佛要喷出火来。
山本隆一愤怒地咆哮道:“八嘎!你们必须给我把这个该死的刺客找出来!否则,你们都别想有好日子过!”
伴随着怒吼,他用力地拍打着桌子,桌上的文件如雪花般纷飞,茶杯也被震得茶水飞溅,整个会议室都回荡着他那令人胆寒的怒吼声。
在这压抑得让人窒息的氛围中,何忠良坐在人群里,表面上装出一副严肃认真、唯命是从的样子,不住地点头,可内心却早已被对杜伯孚安危的担忧填满。
他深知,潜伏在敌人内部,不仅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如同行走在刀尖上一般小心翼翼,更要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为抗日力量提供宝贵的帮助。
此刻,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如同精密的机器一般,思索着如何利用这个混乱的局面,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帮助杜伯孚。
当然,这也是在帮助自己,三个升级基础任务已经完成了一个,但愿这就是第二个。
何忠良充分利用在特务课接触各类情报的便利条件,精心策划并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情报传递行动。
他心里明白,情报传递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必须做到隐秘而安全,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自己的身份,不仅会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还会连累其他人。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满洲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