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么!秀王在京东路和河北路大胜金狗!”
“完颜宗弼领兵五万,进犯徐、楚,被秀王麾下大将岳飞等人打得三战三败!
听说秀王在河北反击之后,完颜宗弼就带着残部撤出宿州,一路撤回宋州才重新站稳脚跟!”
一南一北两条战线上宋军先后大胜的消息,如同疾风暴雨一般,在极短的时间内扫过整个中原。
没办法,天下汉人实在是被胡虏压抑得太久了。
自从童贯北伐辽国失败、不得不花钱赎买燕京那年起。天下汉人就从之前的醉生梦死、毫不知兵的状态,一下子陷入兵凶战危的修罗地狱,整整五六年了。
人人都怀念往昔的太平岁月,但又知道回不去了,只能被日复一日的战乱摧残所折磨,一眼望不到头,除非是死了才能一了百了。
在这种持续五六年的极度痛苦当中,突然有一缕阳光撕破冰封的永夜,怎能让人不期待?
哪怕没有朝廷六百里加急,哪怕靠民间口口相传,消息依然以每天数百里的速度扩散着,至少两百里。几乎是天下所有汉人听到后就奔走相告、自发形成接力赛一般的扩散。
而且消息的传播,也是越来越离谱,越来越传神,到了后来,秀王殿下几乎被传说成了神一般或者说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尤其秀王那边的捷报,本来就是会不断升级、版本迭代的,一开始大家听说的北线大胜只是收复沧州、河间两府,但很快就有新的细节爆料出来,说秀王是为了北伐救驾。
再往后,虽然明知道皇帝没救出来,但整场北伐燕京的试探性攻势,被民间各种谣言反复加工升级、形成一个传播力最夸张最脍炙人口的版本。
在那场战役中,虽然确实有斩杀了一名金人的押运猛安,但是乱军之中已经无法统计他具体到底是死在谁手上的了。
或者说,那具金人猛安的尸体上至少挨了七八处严重的伤口,有刀有枪有箭矢,根本分不清哪一击才是致命的。死在关胜手上的机会说不定还大一些。
但没关系,因为赵子称也身先士卒冲杀了,他的英姿有无数人看到了。包括被赵子称救回来的那些汴京抗战派朝臣,如何栗、翟进、李若水,他们都亲眼看到了赵子称杀穿敌阵的英姿。
于是战后凡是被救回来的文官,都绞尽脑汁至少作诗一首,歌颂赵子称如天神下凡一般拯救群臣的壮举。文采好心情激动的被救大臣可能得作词三首、五首,总之怎么吹得天花乱坠怎么来。
那名金人猛安的斩获功劳,都被算到了赵子称本人头上,剩下一些被杀的金人谋克,只要没有确凿证据、分功存疑的,也都统统算赵子称头上,“疑功从有”。
赵子称的英勇、在文人口中被吹捧的程度,已经直逼项羽。古往今来,除了项羽以外,没人敢说英勇豪气能超过赵子称的。
什么秦王破阵、太祖皇帝一条蟠龙棍打平四百军州之类的事迹,也都只能往后稍稍了。
越来越多的人对着赵子称翘首仰望,如久旱盼甘霖。
被金人蹂躏的沦陷区百姓,更是巴不得箪食壶浆,只等王师赶快来解救他们。
……
沧州反击战后仅仅第八天,西京洛阳。
逃到洛阳周边的一小群朝臣,正是在这天一早知道京东、河北大胜的消息的。
这群人以资政殿大学士李纲为首,还有原兵部尚书孙傅、同知枢密院事许翰等骨干等几人,最重要的还有老将宗泽。
他们名义上不能算是朝廷,因为朝廷的中枢骨干都被金人抓了。而且当年赵桓在位时,李纲的朝中地位也不算高,其他投降派的重臣个个都比抵抗派的更高。
那些被金人俘虏的大臣,有相当一部分相对死硬的,或是没有利用价值的,之前也都被金人跟着赵佶、赵桓一起押往燕京安置。也留了一小部分真心投效的汉奸在汴京等地和其他河南周边,算是帮助金人接收地盘。
曾经赵桓一朝的骨干执宰里,白时中已经在靖康之变中惊惧忧怕而亡,至此除名。但李邦彦还活着,也心甘情愿当了汉奸,另外张邦昌、秦桧等人,也都留在了汴京,帮着维持秩序。其中李邦彦和张邦昌原本的官位都是绝对比李纲高的。
但不管李纲这些人官职如何,因为他们的坚决抵抗,他们在河洛一带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河洛地区的地方官和禁军还能团结在他们周围,听他们的号令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