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劝进位,李翊领群臣;加龙袍,刘备

因为这是刘秀后裔,汉室最后的气节。

尽管刘备也能代表汉室。

但世人都明白,刘备代表的既不是刘邦的汉,也不是刘秀的汉。

而是一个全新的大汉。

寓言故事里说——

世界树重新生长,新的世界来了。

……

洛阳城外三十里,旌旗蔽空。

刘备率文武百官列阵相迎。

左列关羽、张飞、马超等一干虎将。

列李翊、陈登、庞统等谋臣策士。

三千铁甲列阵道旁,戈戟如林,在春日下泛着森森寒光。

辰时三刻,远处尘头大起。

先是十二面龙旗开道,继而是羽林郎执金瓜、钺斧、朝天镫依次而来。

天子銮驾缓缓而至,八匹纯白骏马拉着金根车。

车顶华盖垂落十二旒玉串,在风中叮咚作响。

这些车驾、玉旒自然都是刘备为他准备的。

包括羽林郎卫士,也是由青州军临时充当。

但不管怎么说,这绝对是刘协这辈子经历过最大的排场。

他自幼被董卓扶上位,然后又为李傕、郭汜二贼所辱。

之后被奉到陈地小国,浑浑噩噩过了数年。

这还是刘协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天子排场,什么叫君临天下。

刘备上前,躬身行礼:

“臣齐王备,恭迎陛下圣驾!”

车帘掀起,刘协一身十二章纹冕服,头戴通天冠。

面容沉静,目光如炬。

他缓步下车,伸手虚扶:

“齐王平身。”

刘协的声音不卑不亢,既无惶恐,亦无怨怼,反而带着一种超然的从容。

刘备微微一愣,抬眼望去。

只见刘协神色坦然,嘴角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陛下远来辛苦。”刘备道。

“齐王为国征战,才是真正的辛苦。”

刘协语气平和,目光扫过刘备身后的文武群臣。

“诸位爱卿,皆是我大汉栋梁,朕心甚慰。”

他走到关羽面前,微微颔首:

“云长威震华夏,朕早有耳闻。”

关羽凤目微睁,抱拳还礼:

“臣不敢当。”

刘协又看向张飞:

“益德勇冠三军,真乃虎将也。”

张飞挠了挠头,竟有些局促,也学着二哥的样子抱拳还礼:

“陛下过奖了。”

刘协又走至李翊跟前,勉励道:

“李爱卿可是我大汉如今的风云人物。”

“朕到青州时才知道,当地的百姓都称你为王佐之才。”

“皆言若无李相,便无如今海内之清平。”

“遥记得当年李傕、郭汜作乱,还是李爱卿亲自来河东将朕救下的。”

“若无李卿,朕或许早已复陷于贼寇之手矣。”

众人皆是一怔,心里暗忖,这小皇帝何时知道感恩了?

当年不是一直看咱哥几个不爽吗?

全然忘了是咱们把他从凉逆手中救出来的。

李翊微微一笑,还礼答曰:

“此臣分内之事也。”

只此一句,更无多话。

刘协点了点头,随后又相继走到庞统、陈登、马超等人面前,一一为之勉励。

言辞恳切,气度雍容。

仿佛仍是那个执掌天下的天子,而非即将被架空的傀儡似的。

群臣面面相觑,心中皆惊,暗想这小皇帝莫不是疯了不成?

知不知道你面前这些人,他们都听谁的?

刘备同样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恢复如常,笑道:

“陛下舟车劳顿,臣已在南宫备下宴席,为陛下接风洗尘。”

刘协点头,“有劳齐王。”

说着,便在刘备的引导下,跟着他入宫赴宴去了。

宴席上,刘协自然是仍是居主位。

刘备居次位。

期间,刘协如进殿之前一般,举止从容,谈笑自若。

甚至主动询问齐国战事,对刘备的功绩大加赞赏。

席间群臣暗自惊疑,唯有李翊神色如常,含笑饮酒。

陈登低声问道:

“……诶,子玉,你有没有觉得这小皇帝似乎跟以前不太一样了?”

李翊轻声笑道:

“不是不一样了,是他已经看清自己的路了。”

“哦?这话是何意啊?”

陈登这话甫一问出口,便已经猜到李翊的话外之意。

再结合刘备将他们这一帮封疆大吏全部留在了雒阳。

甚至听说吕布、田豫、牵招、贾诩等一众边关重臣也都在往雒阳的路上赶。

那么王上之意图,便呼之欲出了。

就在陈登还欲要跟李翊搭话时,忽见着李翊撩衣起身。

“诶,子玉你去……?”

见李翊径直走向天子,陈登马上闭上了嘴。

“陛下。”

李翊作揖行礼,“今春日正盛,恰好旬日前齐王已在雒阳城东围建好了猎场。”

“待饱食过后,恰逢我国中大臣皆在。”

“陛下何不与我等一同前去狩猎,也好使我等沐皇恩。”

刘备见此,乃笑着对刘协说道:

“陛下勿怪,只因战事刚刚结束,将士军民皆疲。”

“寡人便每日带着他们去打猎,平野纵马,交游伙伴。”

刘协似笑非笑地说道:

“这架鹰牵狗,岂是天子正道?”

李翊出声回道:

“陛下此言差矣,古之帝王,春搜夏苗,秋狝冬狩。”

“四时出郊,以示武于天下。”

“今四海扰攘之时,正当借田猎以讲武。”

刘协便道:

“既然诸位爱卿有如此雅兴,朕又怎好扫兴?”

于是,当即命人拣选良马、名鹰、俊犬。

待弓矢俱备以后,聚兵于城外。

春日的猎场,天高云淡,草木葱郁。

刘协骑着一匹温顺的白马,与刘备并辔而行。

身后跟着关羽、张飞、李翊、陈登等一众文武、

羽林郎执旗开道,声势浩大。

忽然,前方草丛微动。

一只雄鹿跃出,鹿角如枝,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泽。

“陛下,请。”

刘备勒马退后一步,示意刘协先射。

刘协微微一笑,从侍从手中接过长弓,搭箭拉弦。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凝视着远处的鹿,手指一松——

箭矢偏出,擦过鹿背,惊得那鹿一跃而起。

刘协不慌不忙,再射一箭,又偏了。

第三箭射出,依旧未中。

那鹿见此,竟昂首挺立,目光炯炯,似挑衅一般。

刘备见状,乃拱手道:

“陛下,不如让臣一试?”

刘协看了他一眼,笑意不减:“好。”

说罢,竟将自己的御弓递给刘备,“齐王可用朕的弓。”

刘备一怔,但很快接过。

搭箭上弦,弓如满月,箭似流星——

“嗖!”

一箭穿喉,雄鹿应声倒地。

王朗眼疾手快,不顾三公之尊,亲自走到鹿前,见是天子的箭。

便振臂高呼:

“陛下射中了!陛下射中了!”

“陛下神射!陛下神射!”

群臣见状,纷纷跪拜,山呼万岁。

声音震彻猎场,惊起飞鸟无数。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就立在刘协身旁。

群臣们看似是跪在刘协面前喊万岁,实则是在对刘备喊。

刘协坐在马上,看着这一幕,只是轻轻一笑。

眼中既无愤怒,亦无悲凉,唯有释然。

刘备眉头微皱,驱马走到鹿前,沉声道:

“诸位误会了,鹿虽是寡人射中的。”

“但弓是陛下所赐,此鹿理应归天子所有。”

刘协抬手打断他:

“齐王此言差矣。”

“鹿既然是你射中的,自然该归你。”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陈登远远望着,低声对李翊叹道:

“还是兄弟你聪明,看来小皇帝果然什么都明白了。”

张飞挠头,凑过来问:

“你们在说什么?俺怎么听不懂?”

李翊笑而不语,示意陈登解释。

陈登压低声音说道:

“三将军可曾听过一句话——”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如今天子放弃自己的鹿,连御弓都交给了齐王,难道意思还不明显吗?”

张飞愣了片刻,突然一拍大腿:

“俺懂了!”

他的嗓门太大,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关羽一把拽住他:

“三弟,噤声!”

张飞讪讪闭嘴,但眼中已满是兴奋。

猎场中央,刘备与刘协仍在对视。

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在两人之间盘旋。

刘协忽然一笑:

“齐王,天色不早了,回宫吧。”

刘备深深看了他一眼,拱手道:

“遵旨。”

是夜,月白风清。

丞相府内灯火通明,却门窗紧闭。

李翊端坐主位。

左右关羽、张飞、陈登、马超、庞统、王朗、华歆等一众重臣依次列席。

几乎全国所有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来到了丞相府。

如此多的国家精英,骨干人员聚在一起。

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干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但身为主公的刘备,却并不知道此次聚会。

此次会议由李翊发起,请了齐国所有高官。

唯独刘备不知晓此事。

众人皆屏息凝神,神色肃然。

“今日猎场之事,诸位都看见了。”

李翊缓缓开口,声音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