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是人赋予了首相权力,而不是首相拥

已经得道升天了,出卖你们也就出卖了。

反正顾家至少要先飞黄腾达几年了。

“甚好!”

李翊满意点头,“有元叹主持江南政务,本相便可放心回朝了。”

待顾雍退下,刘理在旁侧不禁赞道:

“姨父用人之妙,令甥儿好生佩服。”

“顾元叹在江南士族中威望甚高,由他推行科举,阻力必减。”

李翊意味深长地道:

“治国之道,在于平衡。”

“用江南人治江南地,用世家子破世家弊。”

“这其中分寸,你日后自会体会。”

……

李翊车驾启程前日,越王刘理特至陈登府上拜会。

陈登迎至中堂,含笑拱手:

“恭喜越王得封会稽,此乃陛下厚爱。”

刘理苦笑还礼:

“封地虽广,然富庶不及梁国半数。”

“越地僻远,民风未化,本王肩头担子着实不轻。”

“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啊。”

陈登温言道:

“越王年轻有为,必能造福一方。”

“老夫在此预祝越王前程似锦。”

刘理含笑摇头,又转话题道:

“倒是小王该恭喜大将军即将入主内阁,荣膺首相之位。”

陈登亦摇头自嘲说道:

“首相之位,看似尊荣,实如履薄冰。”

“权势非因位而生,乃因人而聚。”

“李相爷威望卓著,故能令行禁止。”

“换作登,恐难服众啊。”

陈登是个明白人,在他看来,内阁首相之位哪有那么好坐?

是人赋予了首相权力,而不是因为是首相所以有权力。

换作任何人来,都不可能再有李翊那样高的权势地位了。

包括陈登自己。

李相要陈登贯彻推行科举,如果陈登威望不够高,估计连底下的人都使唤不动。

也无法像李翊那样说罢免人就罢免人。

“大将军过谦了。”

刘理正色道,“灭吴之功,天下皆知。”

“推行科举,必能胜任。”

陈登微笑:

“……承越王吉言。”

“不知今日驾临,所为何事?”

刘理道:

“闻大将军不日将返洛阳,特来拜会。”

随即又道,“另有一事相求。”

陈登乃命人设宴,二人对酌。

酒过三巡,刘理忽整衣跪地。

陈登大惊,连忙将之扶起:

“越王这是何故?折煞老臣了!”

刘理执意不起,正色说道:

“小王有一不情之请,望大将军成全。”

“理欲求娶令爱陈瑶为越王妃。”

陈登愕然,怔怔道:

“此事……未免太过突然。”

刘理却知道,现在不求。

等陈登一家去了洛阳,将再无机会。

乃恳切道:

“本王原以为此生当奉献社稷,不该耽于儿女私情。”

“然自上次府上一瞥,惊为天人。”

“日夜思之,方知缘分天定。”

陈登沉吟良久,叹道:

“小女确实不愿离江南远嫁去洛阳。”

话落,乃起身道,“容老夫进屋一问。”

内室之中,陈瑶正在绣花。

见父亲来问,粉面飞红,低声道:

“全凭父亲做主。”

陈登观女儿神情,已知其意。

返回宴厅,扶起刘理:

“……小女愿意。”

“这门亲事,老夫答应了。”

遂唤陈瑶出见。

刘理见伊人娉婷而至,不禁取出怀中荷包:

“此物可是小姐所遗?”

陈瑶含羞接过:

“……多谢殿下保管。”

“其实……那日是故意留下的。”

刘理讶然,问:

“这是为何?”

陈瑶垂首轻语:

“盼殿下见物思人,莫忘妾身。”

刘理动容,执其手道:

“能得小姐为妃,实乃三生之幸。”

陈瑶抬眼相望,四目相对:

“妾身亦欣喜不已。”

陈登见二人情投意合,含笑退去,留二人独处。

刘理拥伊人入怀,温言道:

“待我们到了越国,定要让那里的子民安居乐业。”

陈瑶倚靠郎君肩头,柔声道:

“妾身愿随殿下同心协力,共治越地。”

陈登甫离越王府,便被甘宁、徐盛、蒋钦、周泰等一众淮南旧将围住。

诸将面色惶急,甘宁率先开口:

“大将军若赴洛阳,我等该当如何?”

甘宁虎目含忧,“江南虽定,然将士们心绪未宁啊。”

陈登环视这些随自己征战多年的老部下,长叹一声:

“若不出所料,朝廷下一步便要整顿江南兵权。”

“然诸位放心。”

他语气转坚,”登既入内阁,必不忘旧部。”

“尔等随我多年,皆百战之将,朝廷自有重用。”

蒋钦急道:

“末将等非是贪权位,实是不愿与大将军分离!”

“这些年来……大家便如同手足兄弟一般,共患难。”

“多少苦难都走过来了,如今却,唉!”

周泰在一旁接话:

“正是!大将军待我等恩重如山。”

“如今将要远离,我等怎忍心与大将军分离?”

陈登抬手止住诸将话语,温言道:

“登岂不知诸位心意?”

“然值此多事之秋,愈要沉着。”

“朝廷既暂无安排,尔等便安心留守。”

“切记:多做多错,静观其变为上。”

徐盛沉吟道:

”大将军之意,是要我等暂敛锋芒?”

“然也。”

陈登颔首,“江南初定,朝廷必派人接掌兵权。”

“尔等当尽心辅佐,勿生事端。”

“待我在朝中站稳,自会为诸位谋划。”

诸将皆泣拜:

“誓死追随大将军!”

陈登一一扶起,目光扫过这些熟悉的面容,不禁感慨:

“想起当年共抗孙吴,浴血奋战……”

“如今江山已定,却要各奔东西。”

甘宁朗声道:

“纵隔千里,我等心永远向着大将军!”

“俺也一样。”

“我也是!”

“我也是。”

“……”

两日后,长江码头旌旗招展。

李翊车驾即将北返,江南文武百官齐来相送。

陈登与陆逊并肩而立,望着滔滔江水,皆露不舍之色。

“元龙可是舍不得这江南烟雨?”

李翊在一旁笑问。

陈登叹道:

“在这地方待了二十载,恍如昨日。”

“如今离去,确实难舍。”

李翊执其手登船:

“……忘了吧。”

“唯有忘却过去,方能展望将来。”

又对陆逊道,”伯言亦如是。”

船至江心,陈登仍频频回望。

但见甘宁等将领仍在岸边挥手,不禁眼眶微热。

李翊命人取来酒盏,斟满三杯:

“来,为新征程满饮此杯!”

三人对饮。

陆逊道:

“逊本吴国旧臣,蒙相爷不弃,委以重任,敢不竭诚效命?”

陈登亦道:

“登必尽心辅佐朝政,以报陛下与相爷知遇之恩。”

李翊遥指北方:

“洛阳城中,尚有无数挑战等待。”

“荀公达年事已高,已经半隐于朝。”

“鲁子敬近染沉疴,也将要退了。”

“朝中急需新人,此正是二位大展宏图之机。”

陈登却明白,自己年岁也不小了。

此去洛阳还能干几年了?

再干几年,也干不动了。

感觉自己更像是被赶鸭子上架,被李翊拿来当新老接替过渡用的。

倒是陆逊尚且年富力强,年轻有为。

未来风起云涌,必有他一席之地。

忽有快船追来,却是越王刘理特来送行。

陈登见船上还有女儿陈瑶的身影,不禁微笑。

“岳父大人保重!”

刘理扬声道:

“小婿定会好生治理越地,不负所托!”

陈瑶亦喊:

“父亲大人珍重!”

陈登挥手回应,眼中泪光闪烁。

正说间,忽见北岸烟尘大作

一队骑兵飞驰而至,为首者竟是姜维。

他已于两日前,先行开路。

“相爷!”

姜维勒马江边,高声禀报。

“北方急报!司马懿兵出斜谷犯境,诸葛都督亲率大军迎战!”

李翊神色一凛:

“果然来了。”

随即对陈登、陆逊道:

“二位,看来我们回朝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应对陇右战事了。”

大船顺流而下,江南渐行渐远。

陈登最后望了一眼这片熟悉的土地。

转身面向北方,目光渐渐坚定。

新的征程已经开始,

等待他们的,是更加复杂的朝堂博弈和关乎国运的战争决策。

而江南,则将在这群人的远去的背影中,开启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