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真说你想见朕?”太上皇语气淡淡。
“是,臣已多年未见陛下,甚是想念。”昌平伯违心地说道。
太上皇冷哼一声:“在边关待了这些年,倒是学会自称臣了,看来你是忘了,你不但是朕的臣子,更是朕的外甥!”
昌平伯连忙起身,撩衣跪倒:“臣,甥儿不敢。”
“哼,你怕是对朕心里有怨吧,怨朕把你送去边关,怨朕不让你回京。”
“甥儿幼时顽劣,若是没有舅舅为甥儿打算,甥儿早就废了,更不提今日一切。”
太上皇心情稍好:“你会这么想就对了,朕是你的舅舅,又岂会害你,不过你也争气,这些年在边关屡立战功,朕甚慰。”
“舅舅谬赞,甥儿既已从军,保家卫国是甥儿的本分,不值一提。”
“那么现在呢,你既然来到这里,想来阿真已经把那件事告诉你了,哼,若不是看在你是朕的亲外甥,朕压根就不会让他找你。”
昌平伯忙道:“甥儿对萧真说了,甥儿是个粗人,不懂那些朝堂上的弯弯绕绕,甥儿更不会站队,甥儿遵从的,唯忠君二字,只要是太祖子孙,谁当皇帝,甥儿便忠于谁,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太上皇颔首:“嗯,长大了,成熟了,会说话了。”
昌平伯:“甥儿就当这是舅舅夸奖。”
太上皇指指赵观月,道:“这个孩子,是孝康皇后和他的母妃拼了自己的性命保下来的,更是朕唯一的孙儿,朕把他交给你,你要敬他,忠他,更要护他,你能做到吗?”
赵观月默默走到太上皇身边,十五岁的少年,长身玉立,眉宇间透出清贵之气。
昌平伯终于明白,为何稍大后的萧岳会从京城消失。
眼前的少年从骨子里透着贵气,无论怎么看,都和外室子、庶子联系不上。
所以小时候的萧岳会在京城,稍一长开,便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臣见过太孙,太孙风华正茂,贵气天成,实乃大雍之幸,臣愿遵圣意,太孙有令,万死不辞!”
赵观月走上前去,将他双手搀起:“等宋京回到京城,让他来找我吧。”
昌平伯苦笑:“那小子除了会玩,一无是处。”
心里却在想,如果这件事成了,那小子的造化说不定会超过他的两个哥哥。
送走昌平伯,萧真也要走,太上皇皱眉:“你是回公主府吗?”
萧真:“我回来还没去拜见外祖父。”
太上皇:“朕才是你的外祖父!”
萧真:“我说的是晴晴的外祖父。”
太上皇:“要不要让朕给你赐婚?”
萧真的嘴角抽了抽,他若是未经同意擅自让太上皇赐婚,甄五多肯定不答应,别人会听皇帝的,甄五多可不一定。
“暂时还不用,等到定下来,我再和您说,到时您再赐婚。”
太上皇一脸嫌弃:“说来说去,人家还没答应这门亲事,啧啧啧,朕还以为你有多大本事呢,好在那丫头如今是朕的干外孙女,朕是能决定她的亲事的,唉,多亏有朕,否则你连媳妇都娶不上!”
萧真懒得理他,你有本事,你替别人养儿子,我的确比不了。
而此时,三皇子正在无极观求见太上皇。
此时无极观里正在盘膝打坐的,是太上皇用了十几年的替身。
这些年来,每次太上皇出门闲逛,之所以瞒过了永嘉帝,就是因为长寿宫里有替身。
“三殿下,太上皇还在打坐,至少也要几个时辰,您还是先回去吧。”
说话的是王大伴,这位已经跟在太上皇身边几十年,就连永嘉帝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三皇子无奈,只好失望而归。
他刚到皇子府门口,便遇到宫里传话的人。
“三殿下,陛下有令,命您随咱家一起进宫。”
三皇子神情一凛,父皇为何忽然宣他进宫?
他来不及多想,便跟着传旨太监进宫。
这个时辰,永嘉帝应该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可是他却早早就回了寝宫。
他的心情很不好,因为就在刚刚,路乾终于查到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