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再差的秩序也是秩序

年初,刘宏查了查手里的库存,发现货物不够用了。

也就是官位不够卖了——油水多的职位卖完了,油水少的职位确实没人买。

于是刘宏做了个售后服务。

下诏,令各公卿按照民谣与传闻,检举各州郡不干人事的官,把位置腾出来。

当前的太尉许戫、司空张济等人为此抠破了脑袋。

他们既不敢招惹宦官的子弟门客,又不能检举豪族世家门下……

于是,被纠举的全都是处于边远郡县的官员,清不清廉不一定,但肯定都是没多大背景的。

被虚报纠举的官员有几十个,涿郡大多数县的县令县长都在其中。

说来这事和刘备也有些关系,太行贼攻打涿县时清理了一次涿郡官吏,随后幽州刺史刘虞与刘卫联合控告袁氏指使死士杀人,朝中皆知刘虞刘卫二人与袁家对立。

刘卫当时卖了很多郡吏,涿郡基层吏员被郡内本地大户把持,这些郡吏可以视为刘卫的门下。

刘虞持假节,代表天子巡视地方,没人敢动他,袁家门下便没人再到涿郡和广阳等地当官,要不然很容易被刘虞抓把柄的。

唯一的袁系官员是新任涿郡太守温恕,但由于郡吏全是刘卫卖出去的,温恕也只能小心谨慎,没搞任何幺蛾子,之前改换转运场的位置也是合理正当的事务。

袁家前段时间也只将互市的管事吏员换成了自己的人,把马市利益搞到,之后也没有再往幽州安插县级官员。

幽州这种边地容易打仗,不是肥差,宦官的子弟门下也都不愿意来。

这就使得一些背后没什么势力的士人有了机会。

这两年,来涿郡上任的各县县令大多都没有太大的背景。

由于幽州刺史刘虞一直公事公办,太守温恕也一直谨小慎微,都盯着这些新来的县官……这些县官在任上自然也很老实,要么认认真真做实事,要么战战兢兢守规矩。

涿郡各县这两年便颇有些无为而治,政通人和的感觉。

这也是涿郡这两年没人搞事的原因,各方在这里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谁都不敢搞事情。

其实这也是刘备这两年不好招人的原因——涿郡这地方很太平,官员没搞幺蛾子,人们活得下去,自然也就没多少人愿意违反律法当私兵。而刘备限于守孝,又无法大肆招收家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