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何谓天师!

“备来此,只是想问大贤良师,若苍天死,黄天立,天下真会大吉吗?”

见张角不打算说太多,刘备便直接问道:“大贤良师如今以祝由之术揽众,与往年大有不同。我能在此见到大贤良师,显然大贤良师并未严防管制,反倒是在纵容祝由之术流传。”

“但人一旦多了,就必然良莠不齐。此术大出,天下万贼必纷纷效仿,只要有人稍有恶心,太平之道……便将与贼道等同。”

“那太平便只剩了黄巾,黄巾便只剩了蛾贼。”

“天下人会将太平之世视为蛾贼之世,如何能致太平?”

张角抬起头,认真的打量了刘备一番,眼里有几分惊讶。

目光汇聚之间,那原本平平无奇的儒士面貌,似乎有了一丝别的样子,像是含了几分慈心,也像是含了几分杀心。

张角蒙着口鼻,刘备只能看到眼眉,总觉得自己像是在哪儿见过这种眼神面相,但一时想不起来。

“贫道听过刘长史善名,本以为长史是来斥责贫道或是劝告贫道……却没想到长史竟有兼善之心。”

张角微微闭眼,点了点头,将语速放得很慢:“可如今这天下,本就已是贼道大兴啊……刘长史也建了偌大医馆,想必也明白贫道为何要施祝由之术。贫道也想问长史,这天下人患的,是何等病痛?”

祝由之术不是巫术,这是《黄帝内经》中的‘移精变气’,实际上就是以心理安慰来改变患者的精气神,提升患者信心,以更好的状态抵抗疾病,这是一直以来的正统医学观念,也是现代医学遵循的观念。

在遇到只能依靠人的免疫力来抵抗的疾病时,安慰剂的效果有时远远胜过寻常医药,刘备自然是理解的。

只是,张角的问题刘备没法回答。

天下人患的病,何止一种?

“请大贤良师教我。”

刘备拱手求教。

“天下人只有一种病……饥病。”

张角的语气变得轻缓:“刘长史也曾救民于饥,贫道是敬重的……贫道前些年行走天下悬壶治人,刘长史可知,贫道用得最多的一味药是什么?”

刘备沉默了一会儿,脸上起了一丝苦笑:“想来是……米。”

“长史果然深通医国之道。”

张角点头:“就是米……这天下之病,皆因无米而起。”

“贫道也曾治病,却发现医术治得了病,却救不了人……”

“后来贫道治人,广授弟子以结大善之名,却被捕下狱,说贫道有不轨之心……幸好弟子有人得联宫中,使贫道得赦而出。”

“那时贫道乃知,天子并非无德恶徒,只是天子饥困尤甚于民,竟连子嗣都养不得。”

“天子饥于传继,士人饥于权位,豪右饥于家势,胥吏饥于财货。”

“庶民……饥于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