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带兵一路向东直奔蓟县,速度极快。
急行军自然是不会让部曲着甲的,要不然等跑到地方了人也累趴下了。
给每个伍配两匹驮马,就是为了在这种时候将部队机动力最大化。
蓟县与西营距离不过二十几里,刘备赶到蓟县城外时,刚好远远看到郭勋的刺史仪仗正在入城。
郭勋是要回蓟县等消息,遭遇关羽后,各家两千人的部队追着关羽部曲向南,郭勋当然不会待在野外挨冻。
只不过,刘备虽堪堪赶到,却还是没来得及抢城。
因为郭勋刚入城便迅速关闭了城门。
刘备没带攻城器具,要想短时间破城可不容易。
城墙上有人把守,虽说人数不多,但看起来倒颇为精悍,似乎全是甲士。
刘备让部队停在了城外数百步,就地着甲,顺便歇息片刻。
随后,他让张飞带人举起了‘护乌桓校尉邹’的旗帜,过去叫门……张飞嗓门大。
那旗帜是邹靖最开始拿给刘备募兵用的,用了几年了,看起来都有点旧。
在城下当着守军的面整军,这其实是援军和受调听令的部队才会有的姿态——把自己处于城内人可以清晰看到的位置,而且在城下就地穿戴盔甲,既不列阵又不扎营,还派了人正大光明的去叫门。
若是敌对,在城下穿戴就属于作死,但凡是城里有些甲士,就必定会立刻出城突袭。
以逸待劳出城突击没来得及穿甲且立足不稳的部队,哪怕是兵力相差极为悬殊都可以打,更何况刘备这里也就八百人而已。
有甲打无甲,正常情况下一对五不成问题。
如果按标准规制,汉军的披甲率是很高的。
若是不被克扣武备,大汉常备军在正常情况下其实应该全员着甲(士卒着革甲,屯长以上的武官着铁甲)。
比如北军五营就是全员披甲的,护乌桓校尉本部汉军也是,各地边军的披甲率也非常高。
就连郡兵也有甲胄规制——按标准规制,中郡设两部郡兵,大郡设左中右三部郡兵,每部的人数应该是四百到五百人(比边军和中央军规制人数少一半),也应该全员备甲。
但实际上郡兵数量普遍被各郡提高到了每部千人甚至数千人——武备物资被克扣才是正常状态,招兵可比备甲便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