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正式立旗

“那些读书人平日里过着清贫的日子,一旦做了官,家里迅速就会变得富有起来。”

“这些钱财是哪来的?光靠朝廷的俸禄可能吗?”

“自己享受着财富带来的好处,却反对百姓获得财富,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说到这里他看着宋濂,叹道:“圣人之学不是这么用的。”

宋濂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红,这简直就是在当面打他的脸。

他自然能反驳马钰的话,可他的操守却不允许他这么做。

因为他本身就是读书做官的受益者。

他还没有到昧良心的程度。

一旁的郗俊才、邓博通两人听傻了眼,这马公子嘴太毒了吧。

而且也太不尊敬长者了。

这可是宋濂。

不说江湖地位啥的,就人品来说也是虔诚君子,你这三言两语就将他给打成小人行列了。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马钰的话确实与主流的思想背道而驰。

两人难免也会生出一种,离经叛道的感觉。

马钰虽然猜不到两人在想什么,但他并没有忘记拉拢算学生。

所以在批判过当前的保守思想之后,他转而说道:

“知道我为何要劝说陛下保护算学,甚至还要推广算学吗?”

“因为想达成我说的那些事情,就离不开算学。”

“你不能指望一群,连一加一等于二都不知道的人,去搞这些复杂的工程。”

“所以算学的地位必须要提上来。”

宋濂恍然大悟,原来他重视算学,是基于这个原因。

郗俊才、邓博通就不一样了,两人互相看了一眼:

马公子高见啊。

自己过着富足的日子,却想让百姓过苦日子,这就是现状啊。

这说明啥?儒生都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

啥?你说我们算学出身的官吏,也获得了利益?

可我们没鼓吹穷民思想啊,我们是支持让百姓过好日子的。

我们表里如一好不好。

马公子说的好啊。

当官还得看我们算学的,啥都能给你算的明明白白的。

看着两人完全不一样的表情,马钰心中也非常开心。

他当面和宋濂说这些话,自然不是想劝说宋濂。

他早就放弃这个幼稚的想法了。

之所以还说这个,一方面是稍稍透露出一些自己的政治主张。

毕竟要立旗肯定要表达政治主张,否则别人都不知道该怎么站队。

另一方面就是说给郗俊才、邓博通两人听的。

让他们知道,只有跟随自己,算学才能获得重用。

两人的表情变化,说明自己的话起到效果了。

只能说,太史公高明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郗俊才、邓博通两人原本还觉得,他不尊老,思想上也有点离经叛道。

可当他表示出,算学的地位应该提高,应该重用算学出身的官吏的时候。

而且不光是嘴上喊,还有一整套的思想在支撑。

两人的想法马上就变了。

如果真能按照马钰说的去做,官府承担更多职责。

都不需要谁特别去强调,算学的地位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算学出身的官吏,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呸,是我们算学出身的官吏,将会承担更多职责。

一切都是为了:上报天子,下安百姓。

不过两人也不是政治小白,并没有立即就站队。

毕竟马钰太年轻,能扑腾出多大的浪花还不好说。

不过马钰也不是一年多前,毫无根基的乞丐了。

马皇后从侄的身份已经坐稳,又和常遇春建立了深厚的关系。

通过小组织,和很多勋贵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他现在也算是一个小山头了,值得他们投资了。

如果他提出某些政策,他们算学肯定会帮帮场子。

马钰也没有再多说。

话说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了,不至于太过刺激宋濂等保守派,也足够让算学一系明白自己的意思。

接下来就是慢慢经营了。

所以接下来马钰也没有再说这方面的事情,而是和郗俊才、邓博通谈起了算学教材的事情。

对这两本教材,两人自然满是赞美之词。

但今天过来可不是为了吹捧书编写的好,而是确立一个标准。

马钰当即就表达了自己的意思:“第一本乃蒙学书籍,第二本乃选仕标准。”

“想当官必须要将第二本学会,只有这样才能熟练的应用算学解决各种问题,才能承担起更多的职责。”

郗俊才、邓博通自然是一万个支持。

然而宋濂却说道:“第二本算学书籍太过深奥,老夫自诩懂得一些算学,却也看不明白。”

“若将其列为选仕的标准,太过为难那些士子了。”

“况且这么做对算学生太过照顾,也有失公允。”

马钰心道,你看不明白就对了,这毕竟是初一的算学知识。

难度虽然不大,但还是有些难度的。

郗俊才、邓博通能够看懂,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算学大师,又一直私下研究马氏算学。

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看懂大部分,有些地方依然不太分明,后续还需要马钰传授才行。

至于有失公允……马钰说道:

“宋先生以为这就是算学的全部吗?”

“不,这两本书连算学的大门都没有迈进去。”

“真正高深的算学,超出常人的想象,就连我也只是将将入门而已。”

“将来我还会编写更多更高深的算学教材,供算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