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论汉唐以来吏治得失》【求月票!

大宋文豪 西湖遇雨 1463 字 2个月前

“此间思绪繁多,言语实难说清,不如属文以记。”

陆北顾对着侍立一旁的清风楼仆役朗声道。

“烦请取笔墨纸砚来!”

仆役很快奉上笔墨纸砚,在陆北顾身前的案几上铺开一张上好的宣纸。

陆北顾挽起袖子,从容研墨。

随后,他凝神静气片刻,提笔蘸墨,手腕悬空,笔锋沉稳地落于纸上。

陆北顾运笔极快,一行行清劲有力的行楷跃然纸上。

“《论汉唐以来吏治得失》

盖闻牧万民者,首在择吏;择良吏者,枢在明法。自嬴秦裂封建而置郡县,百代因之若砥柱,然肌理代殊,得失粲然,足为镜鉴。

昔汉初守令得专辟属,文景之世遂有贾生敷教、文翁化蜀之盛。然其弊生豪右盘结,至孝武收察举于公卿,‘孝廉’渐成虚誉,及至桓灵鬻爵,铜臭盈朝。

故曰‘流品之清浊,决乎民生休戚’,张释之掌刑名,汲黯治淮泗,皆刀笔而泽苍生;房杜王魏亦非纯儒,乃成贞观之治。盖经纶贵通变,岂独守章句哉?

而考课之虚实,系乎清浊之辨。昔汉制‘上计’至严,唐制‘四善二十七最’至详,然吏治澄清一时,季世便虚增垦数,祥瑞竟成市货,盖因官吏天渊之故。

汉唐以来,文法之职多委胥吏。彼辈无禄养之资,有破家之能,故剥民自存者众。所谓‘十羊九牧’,羊安得不瘠?

噫,昔汉宣帝云:‘与我共治者,其唯良二千石乎’,诚哉斯言!”

最后一笔落下,墨迹未干。

众人便从欧阳修开始挨个传阅,每一个看到这篇《论汉唐以来吏治得失》的人,都不由地被其摄住了心神。

这篇史论,篇幅不长,却字字千钧,脉络清晰,史实确凿,直指要害!

陆北顾开篇点题便直指核心,指出治理效果的关键在于选吏,选吏关键在于明法,郡县制是吏治产生的根基,但具体运作历代不同,其得失教训,足以成为今日之镜。

而在讲了汉唐制度之后,他的笔锋直指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