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战后经济

南洋风云1864 葡萄无牙 2697 字 3个月前

由此引发的反思风潮,带动了大楚帝国从1918年初至今的“立宪大改制”,这是整个帝国统治秩序的重整,对未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立宪大改制”中,帝国皇室将大部分行政权利交由政府,将立法权力交由议会,只保留了最后关键的最终否则权。

这也是大楚皇帝郑国辉顺应国际时事,对帝国高层体制采取的彻底改制,从“人治”转向“法治”,从君主独裁转向政府治理的重大转变。

这也是他构思良久的政治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他不能指望皇储楚-郑源也有着来自后世的鲜明记忆,率领的帝国在前行的惊涛骇浪中左右逢源,那太不现实。

万一触了礁,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皇家威权统治的最脆弱地方就在这里,若是顺风顺水那都好说,可万一决策失误,那么君王就要承担万千民众的怒火。

如今转由政府主导,那么即便有什么政策的重大失误,最终的责任也是由帝国政府承担,与皇室无碍。

帝国皇室手中还掌握着惊人的财富和军事大权,对军队高层统帅任命拥有最终裁决权,这就是最有力的地方。

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敢于忽视皇权,拥有了军队,主导司法警政大权,帝国皇室的威严和财富不受侵犯,依然可以保证皇家子弟的长久富贵。

“立宪大改制”对大楚帝国皇室而言,是顺应时代发展,“以退为进”的明智之举。

这个时节

执掌帝国53年的大楚皇帝郑国辉要禅位,引起了帝国皇室和高层的巨大震动,叩请圣上收回成命的帖子如雨片般纷飞。

这不乏痛哭流涕的老臣子们,感觉仿佛天塌了一般。

可大楚皇帝郑国辉的意志不容辩驳,辛苦这几十年,将帝国带到如今辉煌鼎盛的巅峰,他也感觉到有些累了,有些乏了,想要歇歇了。

人们只看到帝国皇帝高居御座之上的无上威严,极尽世间的荣光,如同是9天降临的神邸一般。

可谁能体会到?

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沉重,欲加皇冠,必承其重,那种将亿兆臣民担在肩膀上砥砺前行的压力,能够生生的累垮了。

没有足够强韧的神经,难堪大任啊。

大楚帝国这样的一个世界强国,无论政治、经济、军事还是人文等各方面的重大事务,每一个决策,都足以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大楚皇帝禅位于皇太子,这当今帝国上层风传最劲的头等大事儿。

虽然众臣拼命上书劝谏,可大楚皇帝郑国辉意志已决,岂是等闲人等能够劝动,基本板上钉钉了。

1919年五月四日

大楚帝国皇帝下旨,任命新晋从欧洲返回的色雷斯亲王楚-郑汇元帅为皇家陆军司令长官,统领三军。

楚-郑汇元帅在欧洲曾经统领260多万远征军,位高权重,战绩飙炳,担任最高总司令乃是众望所归。

他绝大多数的部下都留在了欧洲,在本土陆军中根基倒是不深。

最初发家的第九师,后来发展成为第九集团军,如今也留在欧洲驻守克里米亚,成为长期驻军欧洲的部队之一。

回到帝国本土,反倒是没有什么老部下了。

担任皇家陆军最高司令长官一职看起来风光,实际上手底下却是没兵的,在帝国首都马尼拉,真正握有兵权的是皇家禁卫军司令长官和驻守京畿要地的几个师。

这些带兵的长官都是陛下的死忠军官,眼中只有皇帝陛下。

没有陛下的亲笔谕令,楚-郑汇亲王这个皇家陆军最高长官连一个营都调动不了,这就是权力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