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深远之战略考量

南洋风云1864 葡萄无牙 3449 字 3个月前

这样的地理条件,搞个屁的堑壕战呐!

整个旧金山城市就像摊开的大饼,周边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城镇,没有城防,也没有要塞,更没有什么像样的防御体系。

仅凭借着短时间聚集起来的乌合之众,能把吃喝拉撒解决明白就不错了,其他的都是瞎扯。

从2月16日战争爆发至今不足一个月,从南部边境助理区域被突破至今,还不足十天,这紧急动员起来的40多万美军是什么成色?

用脚趾头想一想,也大致明白了。

不是扛一支枪就是战士,那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思维,在20世纪30年代的战场上早就不管用了。

大楚帝国向北美输送的精锐士兵,每一名士兵都经历过6个月以上的严苛军事训练,能够熟练的进行战术协同,组成高校的团,营级进攻,渗透和城市作战。

美国白人民兵拿把破枪就想改变命运,纯属想多了。

随着帝国大军大举南进,来自中美洲各地的运输船舶,将大量的兵源投放到洛杉矶港,然后通过这里的铁路线非常便利的向前输送。

预计到4月底

通过陆路和海路先后进入北美西海岸各地的帝国士兵,总数将达到112万左右,初步稳定胜利的基本盘。

届时,旧金山应该已经落入了帝国大军的手中。

后续从中美洲以及夏威夷向前输送的兵力,就可以直接登陆旧金山湾区,甚至向北由海路直接输送至西雅图,乃至阿伯丁,塞勒姆等北方周边城市。

圣皇太祖郑国辉将这种战术,称之为“跳点作战”。

按照总体作战部署

帝国大军应该在6月底之前,全面掌控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九州之地,向前方输送不少于160万大军,全面掌控并且斩断美军向西输送援军的作战企图。

现在摆在楚国远征军面前的难点,也就仅剩下一战彻底击败并攻克旧金山湾区这一战役,称之为“旧金山战役”。

其他的都是零零碎碎的战斗,可以搭乘美国太平洋沿岸铁路高歌猛进,沿途的北方城镇都不是对手。

只要拿下了加利福尼亚州,就拿下了美国西部人口过半的集中富庶之地,剩下的西北各州人烟稀薄,底子差,完全无法抵挡远征军的如潮攻势。

整个帝国大军在6月底之后,将会转入区域性清剿作战,治安作战和殖民地重整阶段,牢牢的守住胜利果实。

下一阶段的焦点,就在里奥南乔防线上,帝国军部将新墨西哥荒漠境内里奥兰乔至阿尔伯克基的防线,称之为“荒漠防线”。

在这纵深20余公里,长约110余公里的防线上,只有唯一的一条格兰德河流经此处,只有一条唯一的荒漠公路连接东南西北。

里奥兰乔就位于十字路口的中心位置,阿尔伯克基在更南方一些,扼守着向南至墨西哥的通道。

盖洛普在正西的方向,扼守着向西通往旧金山的道路。

这三者之间形成纵深达百余公里的三角区域,也是“荒漠防线”的主要支撑点,将会以此为核心形成筑垒要塞群。

新墨西洲的荒漠气候极为恶劣,红岩峭壁,无穷无尽的沙漠戈壁和仙人掌是这里的特色,干旱少雨,酷暑炎热。

科罗拉多河的支流格兰德河是这里的唯一水源,所有的军事行动必须依托河流进行,这是笃定的事儿。

同样离开荒漠中唯一的道路,大军无法前进。

圣皇太祖郑国辉回到宫中,点燃了一根雪茄吸了两口,让浓烈的烟味儿飘散开去,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偌大的沙盘,嘴角忍不住勾起一丝笑意。

“荒漠防线”是由他亲自主导的战略,而整个远征军的攻略布署,也是由他亲自敲定,最终定案而成。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战争,而是蕴藏着众多筹谋,走一步看三步,体现了华夏深远的战略思维的全面部署。

圣皇太祖深入且认真的考虑楚美之争,从萌生想法到实践足有三十余年,期间各种的可能性都细致入微的考量过,反复的权衡过。

这绝非一时兴之所至,而是长期国家战略的必然。

欲赢得美国20世纪主导权,必先破除其濒临二洋的无与伦比地缘战略地位。

在先期取得了美国西海岸半壁江山之后,下一步是牢牢守住,将胜利转化为赢得战争的丰硕果实。

由此破解美国濒临两洋的先天地理优势,将其无与伦比的地缘战略优势削减一半,在北美大陆上共生共长,借以汲取美国蓬勃向上的国运。

根据事先的考量测算

美利坚政府绝不可能轻易的投降,这是一个拥有极为广阔纵深的世界级大国,具备将战争持续下去的深厚实力,并不畏惧打一场长期战争。

短则三四年,长则七八年。

圣皇太祖郑国辉为楚、美两国预设的战场,就是在“荒漠防线”上。

通过海空封锁,通过长期的陆地战争,不断的击败美国试图反击的战争举动,进而引发美国内民众情绪的分裂和不满,为下一步引爆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的分裂独立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