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嚎着重重跪倒,再无反抗之力!
一个个面无人色、步履蹒跚的汪家男女老少,在押送下拖着沉重的锁链走向敞开大门,如同被驱赶的牲畜。
“走!”
“快走!”
……
冬夜,应天府,皇城。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勒马宫门前,他卸下佩刀交给守将,穿过漫长宫道。
御书房灯火通明,炭盆烧得噼啪作响。
朱元璋靠在蟠龙椅上闭目养神。
听见脚步声,眼皮都没抬。
蒋瓛跪地,“臣,复命。”
朱元璋终于睁开眼,“泉州……如何?”
蒋瓛从怀中掏出一卷染尘的绢帛,双手奉上,“汪家一百七十三口已押入诏狱。”
“松江王家灭门案,是汪英龙的手笔。”
朱元璋展开绢帛。
火光跳在墨字上——昌隆远洋、海门帮、万通宝号、福泰船行。
末尾“天泽兴隆栈”被朱笔划去。
“就这些?”皇帝声音听不出喜怒。
“汪英龙全招了。”蒋瓛抬头,“他喊冤,说只负责运货。”
朱元璋指尖敲在最后一个名字上,“陈昌隆、沈万通、赵福泰……”
“跑船的,卖瓷器的,开钱庄的,倒是一船好杂碎。”
“汪英龙有句话,臣觉得蹊跷。”
“说。”
“他喊‘我们只是前面唱戏的’。”
朱元璋敲击的手指停了,“哦?”
“臣反复逼问。”蒋瓛道:“他咬死不知药方来源,只知道南洋有人定期供货。”
朱元璋眼中寒芒乍现,“唱戏的……”
他慢慢卷起绢帛,“你觉得,戏台子后面站着谁?”
蒋瓛伏得更低,“这……臣暂时不知,但臣以为当分两头。”
“说说!”朱元璋道。
“第一,药方为根,能配出温玉散的必是杏林绝顶高手,臣请徐国公协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