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这个朱标!心狠手辣!执行力强!

惨嚎声在门外戛然而止。

天色蒙蒙亮。

雪又下大了些。

朱标没来得及吃口东西,已经坐在了东宫偏殿的暖阁里。

一夜未合眼,太阳穴突突地跳。

长桌上堆满了各地推荐的官员名单和履历。

东宫属官在他身边,低声飞快地报着名字和基本状况。

“……这个叫郑长兴,举人出身,吏部考评是‘才具平庸,性喜钻营’。但他是翰林学士周淮的妻侄。”属官指着一份履历。

朱标面无表情地抽走这份履历,丢到旁边的空置篓子里。

篓子已经快满了。

“下一个。”

“……海州教谕吴思源,洪武九年进士,一直在京外做学官。考绩是‘敦厚勤勉’,几次考评都无劣迹。没有攀附的实迹。”属官递上另一份。

朱标仔细翻看履历,目光落在“敦厚勤勉”四个字上停了数息,又看了看其主政地方文教时的几件具体事务记录。

他拿起朱笔,在这份履历上点了一下。

属官立刻会意:“是,殿下。此人可擢升吏部考功司员外郎,补缺?”

“不。”朱标摇头,“去工部都水司,做郎中。工部现在最需要踏实做事,能核算清楚每一笔河工银的人。考功司那边,把大理寺正刘文简调过去。”

“是!”属官立刻在另一份文书上标注。

又一份名单递上来:“通政使司左参议严升病故,空缺。礼部推荐了侍读学士陈博……”

朱标直接抬手截住了话头:“此人不行。去年万寿节陈设,他一力撺掇选用南越檀香木,耗银巨万,远超规制。用度如此无度,不堪其位。”

他手指快速在几个名字上点了点:“这三个备选里,优先考虑通政司经历厅知事杨怀志。他在经历厅三年,经办文书无遗漏无拖延。”

“殿下,杨怀志只是八品知事,骤升通政左参议,是否……”属官有些犹豫。

“非常之时。”朱标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熟知通政司运作。让他管文书核校上传,我要的是一个不出错、不耽搁的通道。不必在乎资历。”

属官额角渗汗,立刻应下:“属下明白!”

朱标的目光掠过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宗:“吏部员外郎以下的职位补缺名单,最晚今天午时初刻要送到这里。让他们动作快些。”

“是!”

天亮后,阳光勉强穿透厚重的云层,朱标已经站在一道铁门前。

门里是单人死囚室。

里面关押的是这次“皇嗣案”攀咬出的江南士绅集团在六部的核心人物之一——原户部左侍郎赵志文。

曾是朝堂上颇有名望的清流。

如今,他像一个破布口袋瘫在冰冷的石床上,只有胸口轻微的起伏证明他还活着。满身是伤,有些地方已经化脓,散发着恶臭。

朱标看着,脸上没有任何情绪。

蒋瓛呈上一份厚厚的供状。

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名字和对应的罪行摘要。

朱标快速翻阅。

供状翻过一页,赵志文的头垂得更低了。

“还有吗?”朱标声音冰冷生硬。

赵志文似乎用尽力气抬起头,肿得只剩一条缝的眼睛看向太子:“……没……没有了……殿下饶命……臣……臣是受了胁迫……”

朱标合上那份厚厚的供状,丢给蒋瓛:“把他提到的所有名字,在现有名单上核实一遍。遗漏的,立刻去办。”

“是!”

朱标最后看了一眼囚室里不成人形的赵志文:“让他也签押。签完,按律处置。”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转身走出了囚室。

朱标微微吸了口气,那冷冽让他略感清醒了些,随即又陷入更深的疲惫。

回到东宫暖阁。

桌案上,新的卷宗和履历又堆了上来。

案头那碗明显被热过好几次的参汤,一口未动,已经凝了一层薄薄的白霜。

朱标坐下,习惯性地伸手去按后腰。

指尖触到的,是袖袋里一个硬硬的、圆盒状的轮廓。

马淳的药膏。

他看着眼前又堆高的卷宗山,沉默了片刻。

最终,他收回按着后腰的手,再次拿起了朱笔。

冰凉的笔杆握在同样冰凉的手指间。

他翻开一份新的、更紧急的河道拨款奏报。

新一轮官员的履历册子也被同时打开。

油灯里,灯芯发出细微的爆裂声。

映照着他布满血丝、却毫无动摇的眼眸。

审讯,核准,抓捕。

查阅,遴选,擢升。

循环往复。

这架庞大而伤痕累累的帝国机器,正在他冰冷而决绝的手势下,被强行剜去腐肉,更换零件,艰难地恢复着运转的力量。

每一滴流出的污血背后,都需注入新的、带着不确定因子的活力。

雪还在下。

掩盖了车轮声、铁链声、以及新补上官位的官员匆匆赶往衙门的脚步声。

也似乎,试图掩盖掉这座巨大帝国都城下方,那汹涌流动的、由鲜血与权欲构筑的暗河……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