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坏的不是圣贤书!而是读书人!!

“三进的院子、田庄的契书、匣子里叮当响的雪花银……这些硬邦邦、沉甸甸的东西,一天天、一年年,垫在脚底下,把他越垫越高。”

徐妙云听着,眉头皱得更紧。

“等他脚底板真真切切踏在这些金玉堆上,”马淳拿起艾灸盒掂了掂,看向妻子,“那悬在天边的‘天下’,还跟从前一样轻飘飘吗?”

“不一样了。”他答了自问,“这身家性命、子孙富贵,全系在他那身官袍上了。袍子要穿稳,穿长久。”

“他怎么穿得稳?”徐妙云追问,她隐约明白了些,但还欠一口点破。

“守着这份富贵呗!”马淳说得再直接不过,“眼睛就钉在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上。官场上拉交情、结同年、拜座师,那是网罗关系,保他位置稳当。

“想法子让手里的职田多收三五斗,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进项。想方设法把儿子女婿也塞进这富贵场里,那是要让这好日子,子子孙孙传下去!”

他轻轻放下艾灸盒:“这时候你再问他,他那‘天下为重’,能比得上他家后院新建的暖房?能比得上他刚给儿子捐的那个肥缺?”

徐妙云只觉得一股浊气堵在胸口:“那……那圣贤书……”

“就成了摆设。”马淳接口道,语气里没什么波澜,“柜子里供着,装点门面。嘴上提提,显得他还有根底。真到了关乎他切身利益的时候,那书的斤两,就轻了。”

“你想想,”他手指虚点了一下,“一群这样的人凑在一处衙门里、一个朝堂上,心里都装着自家的小算盘、小富贵。他们能打从心眼儿里替田里刨食的老农着想?能替河堤边那些蝼蚁似的纤夫出头?能琢磨着把这富贵也分给天下人尝尝?”

他摇摇头,答案不言而喻。

“久而久之,”马淳总结道,“这‘官’字头顶上的‘为民请命’,就被底下沉甸甸的金银压弯了腰。一层层压下去,再硬挺的梁木,也得变了形。世人看着这群顶着圣人光环的官,做的净是坑害百姓的勾当,能不骂吗?骂官是畜生,骂那教他们做官的书是毒?”

“可错不在书,在人心跑得偏了道。”他说道:“从根子上穷到底的赤贫,一朝变成了大富大贵的主人家。这身家变了,他的心,自然就转舵护船了。道理简单,骨头缝里埋着的利,叫它往哪里长?自然朝有光亮、有肥处的地方钻。”

徐妙云沉默了半晌,神色显得有些深重。

那层堵着心的疑惑,被丈夫这番掰开揉碎的话凿开了口子,透进点冷风,也带走了些闷气。

她伸手拿起几上那卷邸报,随手翻了翻,看着小楷书写的官员任免。

“照你这么说……”她声音低了下去,像是自言自语,“空印案、江南这次大祸……还有历朝历代那些数不清的贪墨窝案……根子原来在这儿?是他们爬上去了,就忘了自己是从哪儿爬出来的?”

“也未必忘。”马淳低头拨弄着艾绒,“只是‘何处来’已是昨日黄泥巴,‘何处站’才是真金白银砌的好窝。护窝,就成了天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