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王信不足为奇

红楼兵圣 键盘战斗家 3135 字 2个月前

大家纷纷猜测太上皇身体如何,结果礼诚亲王和诚勇亲王,还有西军提督,以及西军部分将士在西山一带围猎,已经过了半日,还不见太上皇的影子。

聊着聊着,众人开始关心起太上皇。

西军提督吴溪心里烦闷。

东军和西军大多数出自于禁军,东军都能得到太上皇的信任,西军也能啊。

吴溪还想与太上皇说说话,表表忠心,没想到自己空等一场,此时已经过了正午,太上皇大概是不会来了。

至于礼诚亲王和诚勇亲王。

说实话,吴溪并不太想靠近。

大周太祖有六个儿子,分封六王,分别是义忠亲王、忠顺亲王、顺恭亲王、恭礼亲王、礼诚亲王、诚勇亲王,六大亲王世袭罔替。

太宗皇帝只有太上皇老人家一个儿子。

太上皇人过五十依然无子,而且病了一场,于是当时身为太上皇侄辈的义忠亲王呼声最高。

无论辈分还是宗室排位都最合适。

太上皇也默许。

如此一来,义忠亲王很顺利的羽翼丰满,最后太上皇感受到了危机,以谋逆之罪废除了义忠亲王,这一支也算是灰飞烟灭。

此举实在是有违人伦,太上皇的威望大受动摇。

加上那些年大周内忧外患,于是太上皇又从忠顺一支挑选了一个孩子,立为了太子,让位给他,其实依然是傀儡,不过大家的怨气也减了不少。

也是没办法的事,太上皇手腕老道,军政大权一把抓,就算不满又如何。

如今的忠顺亲王是皇帝的亲叔叔,也是太上皇的侄辈。

顺恭亲王年纪最小,才八岁,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然后是与已故义忠亲王、忠顺亲王平辈的恭礼亲王,已经年近七十,向来不过问外头的事。

最后是与皇帝同辈的礼诚亲王,眼前三十出头的面色和善的中年人。

以及门外坐不住的,才二十几岁的诚勇亲王。

“是神武将军家的公子与仇都尉的儿子打起来了,已经被人分开。”很快,有人回来解释。

诚勇亲王大怒。

“军队成了儿戏,岂能容的他们胡闹,仗着父辈的关系肆意胡来,来人,把他们”

“诶。”

礼诚亲王连忙拦住,笑道:“谁年轻的时候不嚣张,年轻人嘛,就是这样的。”

经过礼诚亲王的劝慰,诚勇亲王才收敛脾气,叹道:“我们都在的时候也能如此,如果我们不在的时候,岂不是更没王法。”

“怎么会呢,自有军门在。”

礼诚亲王笑着看向西军提督吴溪。

吴溪并不是没有见过两位亲王,但是像今日这般私下聚在一起却是第一次,忍不住暗自打量两位亲王的做派。

听到礼诚亲王的话,吴溪连忙道:“军中子弟的确爱打架,比常人要主动一些,管严了容易伤了他们的士气,管松了又容易滋长他们的懈怠,所以时不时敲打一二。”

“听听,这才是老成之言。”

礼诚亲王感慨道。

诚勇亲王听得认真,觉得很有道理,羡慕道:“可惜本王不能从军。”

吴溪没有接话。

这个话题比较敏感。

大周立国比较轻易,能顺利接过前明的遗产,因为大周对各方势力比较宽和,加上对军队的建设投入,金陵是天下最富裕之地等。

总之。

大周建国之后,朝廷虽有一支强大的禁军,但是遍地隐患也不小。

外有实权藩王,内有大小节度使。

然后又有势力巨大的宗亲勋贵。

要不然太上皇威望高呢。

前三十年的时候,在太上皇老练的手段之下,首先是各亲王失去了兵权,然后是许多节度使,以京营为首,又有大量提拔文官,重用文官

连四大郡王也去其一。

眼看着诸弊即将消失,太平盛世之际遇。

只可惜。

到了中年依然无子的太上皇,变得对国事不太关心,而是重视起权力起来。

因为太上皇没有儿子。

没有儿子,下面的人就会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下面的人为了自己的未来打算,太上皇的权利就会遭受威胁。

三十年的成果和辉煌,在后三十年的时间里,一一的流失,并且在倒退。

“太上皇还剩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