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朝堂争论

柳怀瑾略一沉吟,出列:“李将军立下不世之功,当重赏。”

李正的双眸微不可察的闪了闪,继续问:“如何重赏?”

“当……封王。”

哗!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哗然。

“丞相怎可说出如此荒谬之言,大夏自立国起,就没有异姓封王的传统,李将军非宗室之人,如何能封王?”

“太祖曾有言,异姓不可封王,丞相这是准备违背祖制吗?”

“陛下,臣弹劾柳怀瑾包藏祸心祸乱朝纲。”

……

一时间,不管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都出言反对。

李正抬手制止纷乱的人群,待朝堂渐渐安静,他才挺直腰杆开口:“丞相乃大夏国柱,其忠心日月可鉴,再有人中伤他,朕定严惩不贷。”

之前弹劾柳怀瑾的那位臣子闻言忙开口认罪:“是臣误会丞相了,望陛下饶恕臣这一回。”

“起来吧。”李正说罢略一停顿,继续道:“既然诸位爱卿认为……”

“陛下,臣有话说。”

不待李正说出后面的话,赵文武率先一步出列,朝着李正弯腰行礼。

李正眉头微皱,很快又舒展眉眼:“赵将军有何话要说?”

十一岁的李正刚刚进入变声期,音色变化明显,虽然他面色如常,但众人还是从他那起伏的语气里听出了一丝不满。

赵文武自然也察觉到了,但他并未停止,而是扬声道:“四年前,大夏纷争四起,安山窃国,于长安自立,先帝携陛下南下,是大将军日夜奔袭击败敌军,确保了先帝和陛下的安危。”

刚刚安静下来的朝堂因赵文武这句话又开始嗡嗡嗡起来。

有人点头,有人皱眉,也有人偷偷瞧着上方的李正,观察其脸色。

李正眼中闪过回忆之色,轻轻点头:“大将军对父皇、对朕都有恩。”

柴让见状疾呼而出:“陛下,臣子护卫天子乃其职责所在,陛下切不可将其视为恩情啊。”

群臣纷纷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