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吴太伯奔荆蛮,断发文身,而荆蛮义之,归者千余家,因其让德感召。
今贵国商民来哈,携枪炮而踞商埠,设警署而凌市民,此等“入夏”,恐与古圣所言“归化”相去甚远。
其二,论“礼义之辨”。
山本君举杞国行夷礼而被贬为例……”
字数不少,论点也很充足。
唐枭看过呵呵笑了,罗涛也十分欣慰。
不料第二天的《满洲日日新闻》上又刊登了一篇文章,这次竟然放在了头版。
作者还是山本正雄。
“拜读贵埠《滨江时报》所载文子君《辨“夷夏”真义》一文,深感贵国士绅于文化交融之真谛,犹存偏狭之见。
笔者不才,愿以圣贤之道为镜,再陈管见,冀消弭误解。
一曰‘归化之本,在德不在力’。
文子君谓:‘入夏为夏’需‘心悦诚服’,讥我商民‘携枪炮而踞商埠’。
此言差矣!
《孟子》有云: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我日本于满洲兴教育、修铁路、振工商,惠泽万民,此乃以仁辅力,以力彰仁……”
再后面,还有二曰‘文明之进,在融不在守’、三曰‘主客之辨,在道不在血’……”
文章洋洋洒洒写了两千余字。
陈文昭看到后差点吐血,口呼狡辩!
冯咏秋和张老板等人,也都是破口大骂。
再接下来的几天更加热闹了,《哈尔滨日报》《哈尔滨晨光》《灿星》文艺周刊等几家报纸也加入战团。
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遗憾的是,山本正雄文采斐然,一个人对战众多哈尔滨文人,竟然丝毫不落下风。
这天上午,鹤顶红打来电话:“报纸送来得慢,我都看到了,孩儿他爸,快去找义三!”
唐枭正有此意,放下电话,叫来杜小山,把早就整理好的几份报纸交给他,说:“开车去春河,给我小舅子送过去!”
杜小山后半夜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