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韩非

“伐韩,不……不可!”

当大风吹出函谷关,吹向三晋大地之时,

出身公族的韩非忍不住了。

在此之前,

他已经来到秦国,为得就是说服秦国不要伐韩。

山东诸侯之中,韩国最是弱小。

因此很多人心里都清楚

一旦秦国掀起一统天下的战争,韩国必然首当其冲!

韩王也为之日日忧虑,甚至采取了很多措施,希望可以保全社稷。

韩国上下,不敢跟秦国争斗,所以时常以柔软侍之,割地让城于秦。

然而今日割一城,明日割十城,终不得一夕安寝。

韩国的城邑,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于是,

韩国又派了著名的工匠郑国去秦国,让他帮助秦国兴修水利——

非是助力,而是企图利用此事,来消耗秦国的精力和财富,疲弱秦国。

但韩国却未曾料到,

郑国其人虽然接受了“间谍”的任命,却是个老实本分的。

他在兴修水利一事上,并没有胡来,而是认真考察了秦国的水土,最后修成郑国渠。

其西引泾水东注洛水,跨三百余里,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使得关中成为沃野,越发富强。

秦国经历了十年的艰辛之后,收获了足够的回报。

等到郑国的身份暴露之后,秦王也没有将之诛杀,而是继续重用他,让他主持秦国的水工之事。

郑国因此感动万分,彻底放弃了韩人的身份,融入秦国之中。

这让韩非觉得十分不妙。

因为赦免郑国这件事,展示了秦王的胸襟气度。

韩非由此断定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君主。

他一定会在祖先的基础上,实现更多成就!

韩国要危险了!

怀抱着“挽留家国”的目的,韩非只身入秦,希望转移秦国动手的目标。

攻赵或者伐魏,甚至是征讨南方的楚国,这都可以!

但绝对不能是韩国!

可是韩非的行动,并不顺利。

秦王很欣赏他的才能,他的师兄李斯也得到了秦王的赏识,成为了秦国的卿士。

有这样的关系在,韩非很快便面见秦王,并且呈上了早就写好的文章。

韩非的口齿并不清晰,

他希望可以用文字,简单明了的向秦王说明自己“伐韩不利”的观点。

但秦王并没有采纳。

他的目标早已定下,不是谁都能更改的。

即便是韩非,也做不到!

他放下了那份文书,只是跟韩非讨论起他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的各种治国之法。

韩非心里很是失落,知道秦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不过没关系,

他还有机会!

只要成为秦王信任的重臣,增强自己对秦王的影响,他就可以凭借这样的地位,扭转秦国的决策!

韩非给自己鼓了鼓气,想要再接再励。

他想

在新郑被攻破之前,他一定要成为对秦王最有影响力的臣子!

可李斯却对他的目标,感到十分不满。

秦王多次召见韩非,跟他讨论治国的方法,其宠爱的程度,已经超过了李斯。

而从一个外人,成为秦王的座上宾,韩非只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

但李斯却爬了好几年,才勉强凭借《谏逐客书》,得到了秦王的注视,登上了秦国的庙堂。

这样的差距,

让李斯十分嫉妒。

他从小就知道,

人和人之间,是存在极大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