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偷拐孩子之事非同小可,儿子以为此事应当交由官府处置,若事关者大,朝廷亦应处置那些拐子,否则偷拐成性,教一家人天各一方,岂不是有违人伦?”

稍顿,贾致复又添了几句。

“儿子年轻,处置难免有不妥帖之处,还请父亲指教此事该如何处置。”

贾致看出来了,贾代善并不敢在安家老爷面前造次,索性便借着安家老爷在,恶心他一回,免得他以为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

贾代善虽然不喜贾致,却并不蠢,听了贾致的话,脸色愈发难看。可安家是京中有名的清贵人家,大理寺、刑部和御史中多的是安家的人,正是因为安家人为人清正,才会一代接一代的受到重用。

安家老爷和煦看向贾代善:“老夫瞧着三公子还小,却这般宅心仁厚,实属不易,国公爷若是信得过老夫,老夫愿指点三公子一二。”

贾代善端着茶盏的手指收紧,整个人不由吸了口冷气。

这可是先帝的伴读,连当今皇上三顾茅庐上门请求他给皇子们启蒙时都能一口回绝的人物!

可他刚刚居然说要指点贾致这个庶子,这个事实让贾代善恨的牙痒痒。那个女人的儿子怎么就这么好命,先是得了谭斋老先生的青睐,如今又入了安家老爷的法眼……

“多谢安老先生的好意,他一个庶子,哪配得到您的指点?”

贾代善烦躁的瞪了贾致一眼:“不是说要准备第三场县试么?还杵在这里做什么?赶紧回去温书罢。”

贾致愕然的看了看贾代善,朝安家老爷行礼告辞,便从正厅退了出来。

这样的结局他一点都不意外,只是刚刚贾代善看他的时候,那目光似乎透过他在看向另外一个什么人,那目光里有不甘,有愤恨,有许多他看不懂的东西。

他实在是不明白,一个做父亲的,为什么会用这样的目光去看自己的儿子。

带着满腹疑惑,贾致去了正院。

见贾致来了史氏让管事婆子们都各自散去了,丫鬟们上了茶水糕点,都识趣的退了下去,只留周进家的和金枝近身伺候。

“儿子给母亲请安,”贾致恭敬的给史氏行礼,“母亲,我有些事不明白,想跟您请教一二。”

贾致会来找自己,史氏一点都不意外:“有什么不明白的便说出来,若我知道定会跟你解释。”

“今日城南安家老爷上门,说是要谢我,依安家老爷的意思是想指点我,可父亲一口回绝了。儿子觉得父亲似乎有些厌恶我,可是儿子做了什么让父亲深恶痛绝的事吗?”

“你是个细心的,此事到底还是被你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