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城经过数百年的经营,早已是城高池深,防御完善。若是攻打这样的城池,是要伤筋动骨的,因此没人愿意最先蚁附攻城。而自杨素在灵州北大战之后,隋军更喜欢利用准备精良的骑兵野战,姜以式不知死活的行为正和隋军心意。
这一战杨广以左、右武卫军打先锋,配合三万名江淮弩手和三万名岭南排镩手。左武卫军主帅黄明远不在,临时统帅苏威也只是挂名,两员将军荆元恒调任,达奚暠资格不够,因此这一场仗的主帅便是右武卫大将军李景。
大业五年,李景和郭衍二人因为有不满的言论,被人上奏给了杨广,因此被杨广罢免,过了一年多才因为黄明远的建言而官复原职。之前武厉逻之战,胜在取巧,闪光点都在黄明祯身上,他实功劳不多,因此这一仗也是李景重立地位的一战。
五月十八日上午,双方在辽东城外列阵。
隋军除了李景麾下十万主力,其余皆在阵后。此时李景所部两万人自为中军,而达奚暠率领左武卫军两万人为左翼,右光禄大夫张愻率领三万岭南排镩手为右翼,陈棱率领三万江淮弩手列在阵前。
至于大军身后,便是杨广的六和城,杨广带着曷萨那可汗(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及高昌王麴伯雅站在城头之上观阵。对于此战,杨广信心十足,因此便希望通过此战威慑二人。
对面的姜以式见隋军仍然列了一个前面是弓弩手,后面是步兵的大阵,不由得轻笑隋军这么多年,还是老招数。
虽然这些年隋军战绩斐然,但并未与高句丽交过大战,因此高句丽人对于隋军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年前以步克骑的时代。
今日李景为求稳妥,便布了一个以守为主的阵型,而若是黄明远布阵,怕是会将骑兵置于两翼突出位置,以求合围对方。
姜以式望着隋军,不由得有些轻视,既然你要我攻,那我便攻给你看。他知道要破隋军这种王八壳子阵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以骑兵不顾伤亡地贴上去。只要冲到隋军阵前,便能以骑克步,击破隋军。至于隋军的骑兵,当年不过是作为掠阵的辅助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