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说了良骏的前生,浙溪郊区的一个小工厂,兄弟二人如何艰苦创业。这便提到了赵士诚的父亲赵得清。

赵得胜在文中写道:我与得清兄弟,本是同根,又打小一同长大,感情深厚。

当年一同创立小工厂,也只是想养家糊口,多挣几个钱,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把工厂做大到这种规模。

得清喜欢搞点研究,这一点,我一直很支持,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搞发明创造是要花钱,这个投入相当大,而且还可能完全没有成果。

当时,我们便有约定,由工厂投入资金和设备,如果有了技术成果,成果归工厂所有。

但得清兄弟后来小有成就之后,便要把技术卖给别的厂家。我不同意,所以我们兄弟俩有了分歧。

从前工厂的同事大约是有人见过我们兄弟俩吵架的,当时就是为了这件事。说实话,一个小工厂投入资金、设备、人力去搞研发,这本身就很难得。

但奈何,我们兄弟二人理念不同,我当时是想把工厂做大一点,大家都能获利。但得清兄弟却觉得挣到眼前的钱,才是现实的。

为了这件事,我们吵过好几回。后来,没有多久,得清兄弟就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

我知道,当时厂子里便有些不好听的话,说是我害了他。天地良心,怀疑我赵得胜的人品也就罢了,怎么能去怀疑交警同志的业务能力。

得清去世之后,他的那些技术资料也不翼而飞,当时工厂也很困难,是我东拉西凑维持了厂子运营,最后一步步走到今天。

虽然我与得清兄弟有些分歧,但人死为大,我们又是同根兄弟,过往便不再提。

得清的儿子,就是我那侄子士诚,因为车祸断了一条腿,毕业之后我担心他会因为身体原因不太好找工作,所以特意请他回良骏工作。却不知道,反倒给自己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