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市中药鉴别大赛正式开始

第三个标本袋。

标本袋里,装着的是一块黄色的疏松片状物质,有点像

是穿山甲的鳞片炮制品!

这等炮制品,李秀立最清楚不过了。

掌握了穿山甲高级饲养技术的他,对穿山甲可谓如数家珍。

眼前的穿山甲鳞片,表面金黄色,鼓起,显然是经过了砂炒。

经过砂炒的穿山甲,就如同锅巴一般,酥香可口,一口下去,就像吃爆米花。

不知情者,看了,真会给误会为爆米花。

李秀立止住流口水的冲动,他微微转头,看向自己的右侧方向。

右侧方向,正有一个身材胖胖矮矮的同仁,他好奇打量着手里的穿山甲炮制品。将之把玩在手里,就像是捏着一个香香脆脆的锅巴,轻轻用力,可以轻易扳断。

一道微不足道的细微脆响声发出,李秀立惊讶地看到,那个胖胖矮矮的同仁竟然张开了嘴巴,伸出他肥厚的舌头。

他卷起舌头,用舌头的形状做出一副小碗的样子,一只手将半截金灿灿的「锅巴」送入嘴中。

舌头小心翼翼地放回本位,他闭上双眼,开始慢慢嚼动嘴巴。

李秀立看得头皮发麻,有些难以接受。

这也能吃?

收回目光,李秀立不再多管闲事。

只要你不违规,谁会管你比赛时有没有吃比赛的样品。

众所周知,许多中药的发现,都是靠嘴巴尝出来的。其中,李时珍为了写他的《本草纲目》时,走遍大江南北,尝过无数种中草药。

李秀立捡起桌面的中性笔,对着第三个题目写去。

正要动笔写字,他突然犹豫了下。

穿山甲是通经下乳的要药,但凡学过中医的,几乎没有不会鉴别穿山甲的。

也就是说,这道题是送分题,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回答。

但,这里可是比赛,是市级的中药鉴别大赛,还是省中医药管理局督办的,比赛的规格极高,题目的难度极大。

出一个单纯的穿山甲,那就太弱智了!

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答案!

心中思索了一阵后,他学着右边那个矮矮胖胖的同仁,小心翼翼地扳断炮山甲,将之断面摆放在自己的面前。

穿山甲的品种有不少,其中国内最多的是中华穿山甲。国外,也有不少穿山甲。

手里的「锅巴」已经被灼热的砂石炙烤成了金灿灿的,早已经看不清原先的穿山甲鳞片形状。

鉴别穿山甲的品种,最关键的一个点,就在于鳞片。

鳞片的大小、形状、质地、颜色以及其显微镜下的组织分布,都是鉴别不同穿山甲的关键所在。

李秀立身为穿山甲研究专家,脑袋中对穿山甲的品种特点,可谓熟烂于胸。

眼前的穿山甲鳞片呈椭圆形,其大小足足有半个巴掌大。

刨除因为炮制时,其形状和体型发生的变化,他手里的穿山甲鳞片,足足有四分之一个巴掌大小。

然而,单纯从鳞片大小而言,依旧不能完全确定穿山甲的品种。

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身体不同的部位的鳞片,其大小和形状各异。就比如,脖颈处的鳞片就很细小,而背部的鳞片则是很大块。

李秀立皱着眉头,细细思索着。

这个出题目的人,也太坏了。

若是直接写上「穿山甲」这三个字,估计只能得到七分。

这块鳞片,是我见过最大的鳞片之一,应该是胸背部的鳞片!

他再次掂量了手里的「锅巴」,用心感受其重量。

中药人,双手对中药的重量很有经验。李秀立虽然没怎么在药房捡过中药,但好歹有系统加持,其右手抓去,便能够准确感知重量。误差不比李菊这种久经沙场的老将弱多少。

体型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但重量反倒几乎没怎么变化。

李秀立握着笔,在第三道题目的答案处写着:大穿山甲醋炮制品。

之所以加了一个「醋」字,就在于他刚扳断炮山甲时,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个「锅巴」有种上了潮,但又被晒干的感觉——脆脆当中带点糯。

为您提供大神手持小黄瓜的《不怂的李医生》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201 市中药鉴别大赛正式开始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