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跟着他们回去吧,去了那里以后你们就要享福了,天天都有骨头和肉吃。”青袍少年对一群端坐着的牧羊犬们道。
牧民们欢天喜地的把能给他们放羊的新伙伴给带了回去,孩子们也因此从放牧中解放了出来。
身为草原部落的孩子,他们除了要学习大秦的文字外,还要学习胡文,这也是胡巫答应当老师的条件。
他不想胡文在他这一代被断绝掉。
现在他也不纠结后辈们的思想了,以后他们想向着谁就向着谁吧,他身为草原的胡巫,现在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把胡文广撒网的传播下去。
就因为这样,不知不觉中,边关的孩子们学习量是内陆大部分孩子的两倍。
长沙郡可以说是百越大户,大秦的学堂政策他们这里自然也有,甚至还有不少人都被聘请为了老师,他们村中适龄的孩子们也都被安排到了学堂内读书,因为大秦并没有取缔他们百越文化的原因,他们的孩子们同样需要掌握秦文和越文。
虽然他们被分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彼此之间的距离并不近,但是也不远,一同出来的那些人之间的联系也都没有断过,比起他们之前想象中的天各一方后果好的实在太多。
一些念旧的老人们偶尔想念隔壁的隔壁村庄的老伙计们了,就坐到板车上,让年轻人推着他们去走动,从早上出发,午饭时间过半的功夫也就到了,当天直接留宿,第二天用过饭了再回来。
比起刚开始的时候,随着时间流逝和慢慢融合,越村和大秦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融洽。
大秦百姓有的他们都有,大秦子民有的东西他们的孩子也有,人家都这样付出了,他们心中怎么可能不受触动。
这不,前段时间,已经派遣了村里的能人去帮助大秦治理南方瘴气。
再回想起和大秦之间的争端,好似已经是上辈子发生的事情,记忆都变得那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