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弘文阁的章程,勃律山口这里的关口大使,不管是副使还是正牌,都能带五百个兵。
只是这个兵额,却并非都是边防军,新成长起来的蕃地少年,成为了主力。
整个关口,随处可见脸上有着高原红,可又操着“昆仑海”口音的少年兵在那里巡逻。
和别处不同,这里哪怕是少年兵,都配发战甲,甲具质量还不差,涂红之后的扎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加上手中的长枪,更是显得威风。
而已经修建完毕的关卡城寨,城头还有大量的望楼,藏兵数量有多少,外界一概是不知的。
只不过,从关卡城寨居然还有实力把谷子贩卖出去,可想而知这里藏着多少物资。
“有有有,在下甲二二八,甲二二八就是在下!”
“快点!磨蹭个鸟!还要不要去南方!干你娘的!”
“是是是,太尉骂的是,太尉骂的是……”
陇右汉子本来是个暴脾气,遇上寻常的津口大使,听到这种骂娘声,当场就能一耳光抽过去。
可遇上勃律山口的大使,那是半个屁都不敢放,点头哈腰带着自己一帮人跑去过关。
进入天竺,自从程处弼抵达之后,就没办法像以前一样,轻轻松松地偷渡。籍贯、形貌、保人等等手续一概不能缺,最重要的是,沿途各补给点,因为都有唐朝官吏入职,所以必须要有沿途各州县军寨的盖章。
这个盖章仅对前往天竺有效,出碛西进入河中,是没有用场的。
小小的盖章,自然也能产生利益关系,不过对沿途补给点的官吏而言,有点得不偿失。
因为弘文阁最近的考核,有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