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国营企业与其说是国营企业,倒是不如说是由朝廷把持,有皇家身份的行业垄断行会。这个玩意已经因为蒙古南侵而被摧毁。赵嘉仁赵官家依照自己所见到的制度建起了全新的国营企业,这些企业承担了大量生产。所以招标制度还在,然而招标对象就大大不同了。那帮以前的私营企业日子就变得不是那么好。特别是有渠道的进士官员。
“水至清则无鱼!”文天祥开始开口了。
此时在礼部尚书熊裳眼里,文天祥文知府的身影高大的简直能够支撑天际。若是别人,大概是没办法如此深沉并且坚定的说出这种话来。
文天祥继续说道:“人人皆有求利之心。若是不给人赚钱,那并非是正道。”
刘猛对于这种话早就有应对,反倒是文天祥对制度的描述更难对付。文天祥的话不多,说白了就是那套不要“与民争利”的套路。因为很多项目工程都是由进士家族来组织人力参与的,若是采取那么严格的审查制度,国有企业就可以全面压倒私营企业。进士家族们的利益就大大受损。文天祥觉得不能过份削弱民间。
就在争论即将爆发的时候,赵嘉仁开口了,“这些倒是没什么大事,我觉得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完成学校的建设。那些孩子们晚一年上学就被耽误一年。若是能够六岁上学,小学六年,他们就十二岁了。一般来讲这个年龄还可以上个初中。即便是出来干活谋生,好歹也上完了初中再说。所以我不觉得此时可以拖拖拉拉。”
对于赵嘉仁赵官家,他要的是大量生产出学生的学校。即便是学业不那么完备,先干起来再说。只要学生们能够接受教育,那就比在家放羊要好得多。赵太尉早已经没有那种求全责备的心思。
“那就更不能求全责备了。”文天祥顺杆爬。
“权宜之计不是永久制度。此事可以权宜,却必须有个日程。”刘猛也针锋相对。
第037章 要不要维持和平协议(六)
大宋319年5月19日上午10点,郝仁万户在大宋礼部见到了大宋礼部尚书熊裳。
熊裳尚书在发给他的工作记录本上记载下了他的行程,心里面也是一阵的不爽。这种本子印刷的很素雅,上面留出的简单表格可以充分利用。每个人员每个月都发一本,作为工作记录使用。
监督官员到这等地步,熊裳当然会感到不忿。不过这玩意倒是挺好用,至少熊裳需要回想起自己的日程之时,是可以去查找的。
简单的寒暄之后,郝仁直接进入正题。“不知官家和何时进行登基大典?”
熊裳冷淡地答道:“这个还在商议。若是使者等不急,可以暂时先回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