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这是何意?”熊裳很不解。
“耕种不是光有农具就行。良种、耕种时间、灌溉、耕牛使用,这些都需要专业技术。王滋懂这些么?他有这样的班底管理几千几万几十万亩耕地?”
“……我……觉得他不懂。”熊裳再也没了之前轻松的心情。他清楚的记得,眼前的这位赵官家是亲自规划过松江府的农业和水利建设,对于松江府的整个农业体系做出极好的调配。到现在,松江府在大宋可谓富甲天下,就是赵官家打下来的基础。
与赵官家相比,那个王滋顶多是个敢出使大宋的高丽贵人而已。
“你去问王滋,他有多少手下。他可否能够管得住他的手下。他们可否愿意在大宋学习管理农业的知识。”
“……官家,我们教给他们这些,是不是对高丽太好了。”
“我们把灰吹法教给倭国,从倭国进口的黄金白银数量增加了十倍。把这些农业技术教给高丽,高丽大概才真有能力出口粮食吧。”
“高丽若是粮食产量大增,会不会对大宋不再恭顺?”
“若是高丽只是名义上服从大宋,大宋顶多是打高丽而已。若是高丽人生产的东西是要卖给大宋,他们就不敢对大宋不恭顺。”
“真的么?”熊裳对这么利益化的东西并没有特别的信心。
赵嘉仁实在是懒的给熊裳一个人普及贸易知识。明白市场的重要性,是赵嘉仁很小就从家里的小造纸厂经营中学到的东西。没有市场,生产出来的东西就只是白白占了大量物资和资金。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新中国的影响力快速增加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暴打联合国军开始,到新中国拥有两弹一星,成为世界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的强大军队为止。
第二阶段是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开始,到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结束。
第三阶段的中国很想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霸主,但是赵嘉仁没机会看到那个发展。
哪怕只是看到头两个阶段,也已经够让赵嘉仁的看法与这个时代完全不同。
所以赵嘉仁问道:“现在百姓们对交钞看法如何?”
熊裳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其实不太关心交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