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的大面积应用实际上元末已经开始了,官办、民办甚至寺庙道观开采的煤窑颇多。
据《元统一志》载“石炭煤,出宛平县西四十五里大谷山,有黑煤三十余洞”。
明初时“西山内接太行……磅礴数午里,林麓苍黝,溪涧镂错,其中物产甚饶”。
然而经过这么些年发展,京师人口不断的增加资源自然是消耗不断的加大。
张小公爷读过《明史》自然是知道,这么发展下去京师周边的树木被大量砍伐最终还得转向于矿物燃料。
于是他选择的是让此事提前发生,一方面户部老佀搓着牙花儿掏钱、皇家二成干股、小公爷一成。
一并拿下西山,默默的将一家“帝国矿业”成立了起来开始在买下的西山挖煤。
另一方面则是掏钱责成军械铸造司,去设计、制造一批压制蜂窝煤、蜂窝煤饼的机械。
车行里的木屑别浪费了,贵重木料的木屑取回用于制香、一般木料的木屑则是与煤粉、黄泥混合。
然后咔咔咔的全给压成蜂窝煤、蜂窝饼煤,再制上些许蜂窝煤炉子一并带上。
拉着太子、成国公、保国公他们几个现场点上,看着那水“咕嘟咕嘟~”的被烧开后。
帝国第一熊孩子朱厚照小盆友上蹿下跳,呲牙裂嘴的嚷嚷:这事儿本宫必须办了!
成国公、保国公倒是谨慎的问了一下价钱,听说原料就是煤粉、黄泥然后些许木屑立马举双手赞成!
京师此时附近的林木资源还算是丰富,大户人家烧炭、一般人家烧柴。
柴便宜,京师里如今打柴一束二十至五十文不等。一家五口而计,一日耗柴二束。
大户人家烧炭就厉害了,多则四五车、少亦二三车。一斤炭二三钱银子,毕竟炭轻还得活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