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页

在这段时间里,也是唐启文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小行星“近邻”已经改变了运行轨迹,所以他也开始对其进行最后的观测。同时把最新计算出的轨道输入到在太空中飞行的变轨装置中去,以确保其能准确地在“近邻”上登陆。

经过重新观测和计算,小行星目前运行的轨道和唐启文之前推测的完全一致,这也让他稍稍松了一口气。不过这次撞击造成了另一个唐启文事先没有预计到的问题,那就是小行星“近邻”翻滚的速度变得更快,从原来的每二十一分钟自转一周,变成了现在六分钟就要转上一圈了。这么快的翻滚速度,肯定会给登陆造成不良的影响。但目前的时间已经十分急迫,所以唐启文也没有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只希望在登陆时这突发情况对装置的影响不要太大,否则的话唐启文冒着身份暴露的危险所作的一切就都泡汤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启文制造的变轨装置离小行星“近邻”只有几百公里的距离,登陆的时间终于到了。

第996章 登陆(二)

在变轨装置上也安装了高分辨率摄像机,所以唐启文此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行星“近邻”的外貌特征。和绝大多数固体小形星一样,因为“近邻”的体积太小并不具备使其变成球形的引力,所以它的外表是不规则的形状,看上去和一只土豆差不多。

当然,这是只硕大的、足以毁灭目前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土豆。在“近邻”的表面,有许多因为撞击留下的陨石坑。而其中最大的一个几乎占据了小行星四分之一的表面积。唐启文知道这就是不久之前那次撞击留下的痕迹,也正是这次撞击令小行星“近邻”的运行轨道改变,让它直冲着地球而来。

不过小行星表面巨大的陨石坑虽然引人注目,但却并不是唐启文关注的重点,他更关心的是“近邻”快速翻滚的情况。小行星快速翻滚,很容易导致变轨系统登陆失败。而且就算登陆行动一切顺利,在小行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翻滚时,变轨装置要对着同一个方向喷射用以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气体,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虽然这项任务非常困难,但此时的唐启文已经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向装置发出了登陆的指令。收到指令后球形的变轨装置一分为二,其中负责推进的部分继续停留在离小行星不到三百公里的距离,而负责最后改变轨道的部分则启动了自带的小型火箭,向着小行星“近邻”靠拢了过去。

两百多公里的距离在太空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没用十几分钟时间,登陆部分已经接近了“近邻”。通过登陆部分传回的图像,唐启文甚至已经可以清楚地看清楚小行星上岩石的纹理。

不过此时唐启文可没工夫欣赏这难得一见的景色,他迅速地在面前的几个虚拟屏幕上输入命令,控制着登陆部分慢慢地靠近小行星“近邻”。因为和地球距离已远,所以和登陆装置联系时会有延迟现象的出现。这就让唐启文在许多时候不得不提前作出判断,只有这样才能让远在几千万公里外的登陆系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本来象指挥登陆这样复杂的工作,至少需要一个科学家小组才能完成指挥。但唐启文脑域开发程度极高,所以一人负责几个人的工作倒也没有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在唐启文的指挥下,登陆部分离小行星只有最后几百米的距离了。

但快速翻滚的小行星着实给登陆行动带来不小的麻烦,在象这样每几分钟就要旋转一周的小行星上登陆,无论是对系统本身还是其控制者来说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这最后几百米的距离上,唐启文几乎是让登陆部分一米一米地向前推进,生怕一个失误撞毁登陆部分,那整个计划可就都前功尽弃了。

虽然直径只有八公里的“近邻”在茫茫宇宙中还不如一粒灰尘,但和重量只有一百三十公斤,直径不超过三米的登陆部分来说,也绝对是个庞然大物了。特别是这么个大家伙还在快速翻滚,靠近了看更是威势十足。以至于连唐启文都有些担心,登陆部分要是不小心撞上这块快速旋转的大岩石,就算不立刻被撞得粉碎也绝对会被远远弹开。因为登陆部分携带的推进剂有限,真要是发生了那样事情,想要再次接近小行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登陆装置离小行星越近,唐启文的操作也越是小心。当两者的距离近到几十米的范围内时,小行星不大的引力场也开始发挥作用,慢慢将登陆装置向它拉了过去。此时对唐启文来说是最紧张的时刻,因为受到引力的影响,登陆装置的机动性会有所削弱。这个时候要是出点什么差错,也许唐启文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登陆装置就已经被撞毁了。

此时一直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得无所谓地唐启文。也是紧张万分地看着面前虚拟屏幕。要是有熟悉他地人看到这副情景。一定会为此觉得十分奇怪。不过唐启文现在可顾不上维持形象了。他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屏幕上地景象。两手下意识地紧握着双拳。看上去就象是要打算和谁打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