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等到八十年代,野战排这屁股正的不能在正的电影让奥利弗斯通名利双收
正是因为战争片拍了一百年,都已经被好莱坞给拍烂了,所以在这个题材里,已经没有什么新套路可言了,甭管哪个大师来创新,那都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而在这种情况下,盖尔赫德用传统的战争片视角抒写未来战争剧本的行为,也就很好理解了。
毕竟,在这个领域里,所有人都陷入了灵感枯竭的状态。
更别说,未来战争这种架空题材,本就不好幻想。
没办法,谁让战争片的卖点,其实是立场和精神呢?
甭管是南北战争,还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甭管是越南战争,还是之后的各项行动,以这些题材为蓝本的电影之所以会大火,那讲的就是一个感同身受。
就拿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光荣之路来说好了,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部用法国人自己的视角讲述法国人为什么会在战争中被人打得落花流水的电影。
作为一部反战片,它极大的讽刺了法军的无能。
虽说这部电影在后世被人们奉为杰作,但上映当初呢?
惨败好么!
法国明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
用镜头书写胜利者的荣光才是导演该干的事情!
而斯坦利库布里克反其道而行之,揭露法国的丑陋嘴脸?
那光荣之路不扑街,也就没人会扑街了!
同理,阿甘正传的成功,也是因为立场。
在美国上下都觉得,越南战争就是个巨大的错误时,抨击它,就能让观众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