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页

“大哥,大嫂,四弟,拜拜!”杨蒙道别道。

这天晚上,李华龙和杨蒙并没有回港岛,住在了片场宿舍。

时光飞逝,眨眼间一个月过去了,11月11日晚上,李华龙和杨蒙在假日酒店举办婚宴。

杨蒙本想摆十几桌就够的,可后来仔细想想,要不只摆几桌,只请亲戚,不请朋友,如果请了朋友,关系最好的几个朋友请了,而那些关系一般的朋友没有请,那肯定会给别人留下话柄,她也怕朋友说她嫁了一个好老公就不认人了。

随着邀请宾客的名单人数越写越多,最后,杨蒙放弃了自己原本的想法,当初参加假日酒店开业庆祝晚宴的宾客基本都参加了李华龙和杨蒙的婚礼,另外还增加了不少人。

李华龙本想邀请旗下企业所有员工参加他和杨蒙的婚礼,可假日酒店餐厅规模有限,就算不对外招待顾客,也不能够容纳太多的顾客,最后,他和杨蒙商量之后,打算举办两场婚宴,11日晚上一场,12日晚上,再办一场婚宴。

举办完婚礼后,李华龙和杨蒙在家休息了两天。两天之后,二人又开始为工作而忙碌。

第37章 火无情,人有情

12月24日,李华龙来到明报报社上班,下午四点左右,查良镛敲响了他办公室的房门。

“查兄,什么事?”李华龙放下手中的笔,含笑问道。

“我刚得到一个坏消息,石硖尾木屋区发生了大火,火势很大,现在还没有得到控制,现在已经烧掉的木屋让上万人无家可归,甚是可怜!”查良镛沉声道。

李华龙闻言一怔,眉头皱了起来,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我们应该为灾民做点事情。香港光复后,大量大陆难民移港定居,而香港政府没有一个房屋政策来为低下阶层而设的。最近几年,很多难民在山边兴建木屋来居住,而这些木屋设备简陋,卫生环境恶劣,加上木屋的密度高,所以经常发生火警。我觉得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报业人,应该发出呼吁,促使政府直接介入低下阶层的房屋供应,由政府组织兴建一些房屋以安置火灾灾民……我个人也很愿意捐一笔钱出来。”

“那我们报纸明天头版头条就报道此事?”

“是的!”李华龙站了起来,“我们一起去火灾现场看看,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希望报社全体同仁今晚加班……”

半个多小时后,李华龙和查良镛等几位明报报社记者来到了火灾现场,拍了一些照片,还采访了几位灾民。

这天晚上,《明报》报社全体同仁都留在了报社加班,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明日的报纸重新排版,之前准备刊登的文章大部分被撤下了,都换上了火灾,以及政府房屋政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