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干一杯!”冯景禧笑着举起酒杯,能够以半价卖掉全丰和地产公司的股份对他而言是一件好事。
两天后,李华龙与冯景禧,以及赵桂成签订协议,金地集团收购二人手中全丰和地产公司的股份。
之后几天,全丰和等五家合资地产公司的多位股东打电话给李华龙,商谈出售股份事宜,报价都是他们之前投资额的一半,李华龙全部接受了。
随着金地集团掏出大量资金购买合资地产公司的股份,该公司的负债率不断提升,但李华龙并不担心金地集团无法如期还款,他旗下拥有大量优质资产,加上他是恒生银行最大的股东,获得贷款并不是难事,而且,他旗下很多企业盈利能力很强,每个月都能够获得很多利润,支付银行利息亦不是难事。
李华龙这位超级“好友”多次买入交易,总有几笔会被报纸记者知道,多家报纸报道了这些新闻。
极少一部分香港人受到了李华龙的影响,冒着巨大风险,投资置业,但是,依旧无法改变大部分人看衰香港前景,还是有一些没有放弃抛售家业离开香港的选择。
一些手里有钱,暂时还未移民海外的香港人,也不敢这个时候购买房产。
看衰香港前景的人远远多于看好香港前景的人,楼市持续低迷,房价持续下跌。
同时,香港股市也陷入低迷,股价持续下跌,而成交额不断下滑,不是因为股价太低,没有人舍得这个时候卖股票,而是此时愿意掏出真金白银,冒着风险购买股票的人实在太少太少了。
第139章 逢低买入股票
早在去年(1966年)八月份,《星岛日报》上刊登的文章是:“认为香港无出路,百万居民迷茫”。
民意调查,从18000多户家庭深入调查,接近25的居民表示如果可以选择,将移民别处。
因此,判断约100万的居民有意离开香港。
白种人对有色人种的种族歧视和不公平的政策措施,成为老百姓最为诟病的地方。
当时,香港的工业制造业面临欧美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制造业举目维艰,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以及银行的大规模挤兑破产,导致股市更是雪上加霜。
到1967年夏天,香港股市已是散户闻风丧胆的地方,股价暴跌,想卖股票的人比比皆是,而敢冒风险逢低吸纳的股票屈指可数……这一切都是李华龙早就预料到的,也是他希望看到的,当别人恐惧时,到了他疯狂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