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是无话可说的上海人,警察执法也要讲本地的方言,果然是强势的老大哥作风啊。董洁只有一个字,服!
店面终于在几天后确定了下来。与房东谈妥价格,交钱租下店面,董洁大体交待了怎么样装修,并留下装修规划图,剩下的事就交给陈群来办。大山学校的课程不能再耽误了,而姜红叶,要在北京的专卖店里专门培训两个女孩,以便进驻上海,几个人快马加鞭赶回北京去了。
此行除了确定了专卖店的地址,大山的另一大收获,就是在南京路的一家照相器材商店里买了照相机,还购置了一部放大机和其它冲洗、印放设备。
其实买照相机这事,挂在大山心里好久了,一直没有腾出时间、也一直不曾有机会逛到有卖照相机的店里,才一直耽搁下来。
很遗憾,已经去世的奶奶和未曾谋面的父亲,生前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想睹物思人都没办法。而他和董洁两人至今,留下的照片亦少的可怜。
董洁并不是喜欢留影的人,上辈子,她短短一生照过的相片,屈指可数。但这次,她想要用相机,留下岁月的痕迹,让时间见证她和大山两个人慢慢变老。希望有一天,他们老的记忆都开始模糊,还可以在相片的翻阅中复习过往。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她现在不是一个人啦,两个人可以彼此记下对方生活中的点滴,留下的照片自然又经典,不需要着意去找时间做姿势假模假样摆好标准笑脸。
她这人惰性大,热情通常来的快去的也快。相比之下,大山比她更热衷于随时的随性抓拍。她读书的样子,发呆的样子,趴在桌上睡懒觉的样子,做画时的全神贯注、与狼牙咆哮玩闹时的开心……每张照片旁基本上都留下一句批语,或者写明当时拍照心情,或者标出当时被拍人我的情绪,或者只是简单标记出拍照的时间。
当然,咆哮和狼牙、还有身边的朋友,甚至是画眉鸟和一些纯粹的风景,都被大山精心拍下。自己摸索着学习冲洗,基本上黑白照自己洗不成问题,彩色照牌便送进专门的照相馆,进专业人士帮忙了。
于是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们就积下了厚厚几大相册的相片。
第一百章 制服的诱惑
有了北京王府井专卖店成功运作的经验,上海南京路的专卖店,在春回大地、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红红火火开张了。
暂时只有两家店,姜红叶的职务,却已经升为总店店长。北京和上海的店各设一个分部负责人,上海方面,为了交流方便,除了北京店派驻的两位店员,另在本地找了口齿伶俐的两个姑娘。基本上姜红叶每月都要跑两趟上海,在这边的专卖店呆上几天,一方面做一下财务上的核对和结算,一方面也为了积聚人气——呃,美女效应嘛。
对时尚服饰更为敏感的上海人,自然会观注东方元素服装公司投放在电视和报纸上的广告,对这个近年来名声雀起的品牌,尤其是姜红叶这位公司专用的形象代言人,当然不会陌生。
近几年,改革开放搞活,作为工业和经济大城的上海,来这里出差办事或者旅游的人日渐增多。拜这些客流量和爱美的上海姑娘所赐,专卖店自打有了个开门红,营业额日渐提升,在很短的时间,就追上甚至超过了北京王府井专卖店的营业额。
夏天来临之前,大山又去了一次新疆。
前次去新疆买玉石的维吾尔族向导居来提·尼牙孜老汉来电话说,许多人家赶在玉龙喀什河洪水季到来前,又去河床上拣了些和田玉的籽料。去年大山他们在新疆停留的时间有限,许多消息堵塞的人家事后得知,经常会求到他门上,请他想办法与北京的大商家试着联系,问能不能买走他们手中的玉石籽料。春耕来临,用钱的地方多,很多乡亲家里等米下锅。大山去年走之前,曾经跟他提过,说自己转过年还会再来一次,于是他打电话,问大山他们能不能提前再去趟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