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页

确定了下来,他就打算去趟沪市,拜访一下老人的家属,看看能不能找到线索。

不过,在这之前,他得把金发顺孙子的事情处理好。而且,他手上还有郑安志给的资料需要学习,虽说他现在记忆力出众,但在关乎自己前途的事情上,可不敢有丝毫马虎。

因此,孟子涛这把沪市之行,安排在郑安志考核之后再说。

周四,孟子涛让大军先去店里,他则去老六和老牛那逛了逛,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

现在随着他在陵市古玩界的名声越来越盛,除了老六和老牛这,或者每个周六、日的集市上,他都不怎么在古玩街上买东西了。个中原因,正是因为被他的名气所累。

就像电视上那些专家,如果以本来面目去古玩市场,一般都捡不到漏,因为他们是大名鼎鼎的专家,他们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家喻户晓。

如果这些著名专家,跑去地摊上买东西,问这件东西卖多少钱,结果会如何?卖家一看,连大专家都看上自己的东西了,不用说一定是国宝,原本他还只想卖一百块,现在嘛,怎么说也得报价一百万吧。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大专家捡漏的机率能有多少?

同样的道理,随着名气的提升,孟子涛现在在陵市古玩市场捡漏的机会也低了不少。大家发现是他买东西,一般都会下意识的提高价格,因为孟子涛肯定不会购买赝品或者仿品的。

至于想要靠“添头”来捡漏,更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好在,孟子涛现在只在陵市有些名气,还不妨碍他在其它地方的捡漏事业,等到将来他的名气传遍全国的时候,他每回去古玩市场,估计都要乔装打扮一下才行了。

当然,名气大也有名气大的好处,因为认识的人如果有他中意的东西,会为他留着。比方说老牛,前天他得了一件清代名家的竹雕笔筒,别人想要他都没卖,专门为孟子涛留了下来。

当然,孟子涛也不会亏待他,因此,这对双方来说也是双赢的结果。

侃了一会大山,孟子涛就拿着笔筒回到店里,接着泡了杯茶,拿出郑安志给他的资料看了起来。

“老板,你这有没有元青花?”

孟子涛正看的入神,突然听到有人说了一句,就知道对方不是一点不懂,就是开玩笑的,他头都没抬,就挥了挥手道:“没有,你去别的地方问吧。”